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4更新 | 229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益阳·期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劳模评选从1950年延续至今已有73年的历史,期间共召开过 15次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劳模评选主要是结合劳动竞赛结果而定,主要内容是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以“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为主要代表的劳动模范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先进榜样。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生产力”是劳模评选的重要依据,“铁人”王进喜就是20世纪60年代劳动模范的代表人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劳模评选主要以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为标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代表的新一代劳模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与潜能,认真钻研,勇攀时代高峰。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科技创新、民族振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劳模群体的形象相应地转向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评价标准更加多元,有宇航员杨利伟、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姚明,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产生的网络工程师贾磊,有拯救国家人民健康于危难之际的功勋模范人物钟南山、陈薇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劳动模范的评选过程“始终直面时代和社会关切”,为时代变迁注入生机活力,绘成一幅“劳动创造美”的生动图卷。

——摘编自王霂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8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材料均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县人,5岁入私塾,13岁放弃科举“正途”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船泊驾驶,24岁时,作为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课余阅读了大量西方社科人文学术著作,并实地考察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深化了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理论的认识。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名著,宣扬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是启蒙维新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材料二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75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1878年,随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较系统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并成为西医医师,19世纪末期,目睹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三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同时也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最初学医,但后来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归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支持和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留学青年生涯规划的特征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书写工整)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群众》周刊创刊于193712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理论刊物。以下为其刊载的时评、社论和文章(部分)

时间相关文章
193712《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拥护蒋委员长宣言》
19381《制止日寇非人暴行》《怎样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战》
18387《一年来的东北抗日联军》《向前线将士致敬,向阵亡将士死难同胞致哀》
19397《反对妥协投降,坚持抗战到底》《坚持团结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19401《“扫荡”和反“扫荡”的一年》
194012《论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
19416《苏德战争与中国抗战》《为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而斗争》
19441《从胜利的民主望民主的胜利》
19449《论三三制》《论秧歌剧的形式》
19454《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

材料二   1938年武汉地区《群众》周刊读者身份统计


——据张红春《〈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群众》周刊的史料价值.并对其抗日宣传工作加以阐释。(要求:阐释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1-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四)历史试题
6 . 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语本身的发展与德国民族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16世纪,随着德语的发展和人们民族意识的增强,德意志人把语言作为民族国家的标签。刘蓓在《德意志民族文化的语言渊源》文中指出:“以前,人们是以山川河流来划分国家的。但现在是用语言和政权把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区分开来。因此,我们所称为德国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说德语的地方。”

欧洲各国语言形成中的关键人物

人物简介
但丁
12651321
但丁以前,意大利的文学创作一般是用拉丁语,但丁开创了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的文学写作,对近代意大利语的形成有重大作用,被认为是“意大利语之父”。19世纪,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后,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大力推广托斯卡纳方言,作为塑造国家和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手段,托斯卡纳方言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意大利语
乔叟
13431400
乔叟是第一位使用英语创作的宫廷作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献,作为近代英语的奠基者,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黎塞留公爵
15851642
1635年,黎赛留公爵建立法兰西学院,集上百位语言学家耗费55年时间编撰法语词典,将各种古希腊拉丁词汇、行话术语、民间俚语、各地方言,进行系统整理和删减,规范并制定了详细的语法规则,这才有了世界上最规范、最明晰,最准确的语言之一的近代法语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语言发展与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盐铁会议召开。

讨论之中,贤良文学诸人属于儒家立场,御史大夫桑弘羊是法家立场。据桓宽《盐铁论》所录,儒生是绝对的反战主义者,他们认为汉武帝在位时期,一切以对外作战为第一,不惜用以次充好、强买强卖,哄抬物价种种办法筹款,致使人民的生活非常痛苦,再加上为丁稳定,不惜采用恐怖手段维系统治,更使人民吃不消。连年征战,民穷财尽,民怨沸腾,因而绝不能再走与民争利的法家路线。桑弘羊主持朝廷财经事务长达30余年之久,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他认为兴盐铁,酒榷、置均输平准,扩大了财源,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而且这些政策便于抑制豪强大家,可济民救灾,有益于农民。

盐铁讨论的结果,据《盐铁论》载为“请且罢郡国榷酤(酒政)、关内铁官”。会议虽未能完全依照贤良文学的建议,但他们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成功。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霍光借助民间代表人士的辩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据劳榦《秦汉简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盐铁会议双方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答题。

材料一   新政启动后,朝廷于1903年设立练兵处,管理全国练兵事宜。练兵处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练兵的政策文件。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军事学堂体系……设立了四级学堂体制。新政启动之初,朝廷募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军。颁布了一系列军事建设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了新军制度。

——摘编自马雷《清末军事改革中的“师日”因素》

材料二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前更好的条件……

——摘编自忻平《清末新政与现代化进程》

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析清末新政。(要求:从背景、内容、影响方面评析。)
2024-01-0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投,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冲击——反应”理论。以下是费正清对该理论的解读:“西方是19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的发明者,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剑桥中国晓清史》

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9世纪前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95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8年维新变法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
19世纪40年代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20世纪初清末新政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905年革命派组建同盟会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864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865年
1875年
江南制造总局建立
左宗棠发兵新疆
1915年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919年签订《巴黎和约》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冲击一反应”模式的看法,(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3-12-31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帝往往集英明与昏聩于一身,集理性与非理性为一体。皇帝既可能是辉煌的创作者,也可能是衰落的元凶。因此,仅仅依靠明智的君主而非稳定的社会制度来创造与维持盛世,只能是暂时而不能长久的。

当国家权力无法受到有效制衡而公民权利缺失时,社会发展就缺乏坚实基础,民众就无法发挥其积极性,即使社会繁荣也只是表层现象。

一一摘自王聪聪《康乾盛世兴衰的内在机理分析》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2-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