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与内地密切联系的一部分,中国边疆亦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古代历代统一王朝对边疆治理的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辨其流脉,不外乎两种:一是“因俗而治”,一是边疆内地一体化。纵观历史发展长河,上述两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边疆治理策略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边疆治理政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主是人类的一场伟大探索。它在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中摸索前进,又通过吸纳人类创造的政治思想财富来丰富和完善自身,从中获得保卫和巩固自己的力量。其中西方古老的民主精神和原则,都已经是现代民主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和精神源泉。由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从主要倚重多数到决策层面的多数原则与政治上保护少数相结合,都表明了民主政体通过调整而适应新情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巨大潜力。

——摘编自肖雪慧《民主:人类的伟大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的民主探索”这一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逻辑清晰,史实正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类技术在总技术中的比较(%)

备注:【大一统】指管理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需要仰仗的发达的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传播工具等)、强大的军事技术、【敬授民时】的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的技术,乃至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技术等等,我们把这些与大一统国家密不可分的技术专门抽取一项,统称为【大一统】技术。

——据金观涛《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朝代


西






农业1626154121314271262
【大一统】1312592441121358325343283440
手工业404306347354527474339374546
医药20180884110141621031312
其他1110000190101202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说明:可以就表格内某一项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提炼新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7-3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她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推动了西方社会哲学家与匠人的联合。在这一时期,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各门生物科学中得到的鼓舞。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技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的新发明。同样,学者们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和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这两种途径的融合是很缓慢的,但最终,它们引起了一个爆炸性的联合——科技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电视连续剧《东方红1949》描写了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以及中国共产党为成立新中国而做的准备工作。其剧情梗概如下:

19484月,中共中央离开陕北来到西柏坡,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张虚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粉碎了国民党特务暗杀毛泽东主席以及妄图破坏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阴谋。同时,三大战役也相继展开,辽沈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要求东北解放军先打锦州,但林彪犹豫不决,在中央军委的督促下,东北解放军审时度势,先打下锦州,断绝了东北敌人撤往关内的道路,减轻了华北战场的压力。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相互配合,也完胜敌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最后,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新中国开国大典如期举行。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从电视剧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括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3-07-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层级是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组织体系的基础。通观中国自秦朝以降的两千多年变化过程,可将地方行政层级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县级政区、统县政区与高层政区(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层级特征
县级政区
(基层政区)
皇帝直接任命的地方官员到这一层为止,(“县官”被基层社会用来作为皇帝或政府的代称)。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幅员、数目与名称方面较其他层级变化起伏最小。
统县政区
(也称郡级政区)
直接管辖县的政区,如秦汉时期的郡,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州,元代的路、府、州,明清时期的府,民国初年的道等。
高层政区不直接辖县的政区,在中国古代史上多作为统县政区的上一级政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为州,在唐宋时期的代表为道、路,在元明清则为省。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06-16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
马克斯.韦伯
著作主张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设立代议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政治系统中建立额外的表达机构并由此而使各团体有机会去努力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代议机构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协商及和解的渠道
乔治·M·瓦拉德兹《协商民主》协商民主通过公开检视歧视和压制对现存问题的影响,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因为公共协商是协商民主的核心特征,所以,通过揭示被压制的文化间的紧张及其根源,文化团体会维持一种深层的相互理解,从而成为建立参与持续性合作行为所需要的社会信任的基础
戴维·伊斯顿《经济与社会》由于统治权力合法合理的分立,政策、法令作为各权力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妥协,是各权力合法运作必然产生的结果。权力的纵向横向分割、各权力之间,以及权力内部的分权是如此复杂,使得决策高度多元化,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可能独占政治资源和垄断决策过程

——摘编自高金海曹玉海《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西方政治史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褊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遮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

——摘编自谢霄男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3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人物或学派治国思想
西周周公天命不常、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明德慎罚
秦朝秦始皇尊君重法、尚武恃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德刑相济、罚不患薄、约法省刑
西汉中期汉武帝德刑兼用、尊贤任能
唐代唐太宗以民为本、以法为治、重贤尚能
宋代理学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择任贤俊;君道以立志为本;以仁义为先,不以功利为急
功利学派本于财用、义利统一、注重事功、以利与人
明末清初顾炎武人君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唐甄学即其政,政即其学;秦以来帝王皆贼也;贤君治国

提取材料中的若干信息,提出一个有关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