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自家全不曾担者,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五》
材料二 
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思想错误而懈志。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国民!国民!完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
材料三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
⑴据材料分别概括朱熹、孙中山、毛泽东关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观点。
⑵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知行学说提出的原因。此后,孙中山在“知”的方面有了怎样的发展?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知行学说提出的背景。此后八年间,毛泽东是如何“行”的?
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毛泽东与朱熹提出的知行学说在出发点上的差异。
2016-11-21更新 | 9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历史上绍兴人文荟萃,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等名人辈出,他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亡后,撰写明史,总结历史经验。在哲学上,他说“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在政治上,他提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在学术上,提倡“是非决于学校”,反对依样画葫芦。他撰写《明夷待访录》,是为了探讨当时社会的“治乱之故”,涉及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否定性倾向。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全体学界通告》(罗家伦)5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哲学、政治、学术以及经济上的主张,并指出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分析《通告》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并指出学生提出这种要求的背景。
2022-03-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普通班)历史试题
3 . 下表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及课文内容摘编,阅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章节标题课时标题正文子目

第五专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回应
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七专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备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子目序号,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⑥处。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C.两次鸦片战争 D.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E.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请结合所学知识,编写⑤子目下的课文内容。(编写要求:注意包含历史叙述的基本要素,如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等等。逻辑通顺,史实正确,内容完整,字数200字左右)
4 . 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十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这一切都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促发的:一方面是由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所激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有一种学习西方、试图从科学和民主的角度重估中国的传统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企望。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各用一例说明“五四”前后所呈现的不同文化倾向。
(2)材料二中的“两方面因素”分别促发了什么运动?结合相关史实,简述这些运动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方向有何影响?
2019-12-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7·浙江·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是20世纪上半期江西农民运动团体出版的画报刊载的一幅图片。该画报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新三民主义成为大革命旗帜
C.孙中山首提“平均地权”主张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17-09-0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浙江省选考科目2017年8月联考(A卷)·历史试题
6 .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目前的利益计,奋斗目标是:⑴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⑵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共二大宣言》
(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3分)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②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③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④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引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心任务。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提出这一中心任务的背景及其实践效果。(3分)
(3)这个中心任务是否与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相矛盾?为什么?(3分)
2016-11-18更新 | 7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取得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获得哪些发展?
2023-04-04更新 | 30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苍南县三校高二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9 .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收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020-11-21更新 | 438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新的民国建立7年之后,爆发波及全国、影响弥久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随着外国和本国企业的增长,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茫,却又苦于探索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断的希冀和选择。

——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材料二:自国门洞开以来,纵使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了中国战乱频仍的不堪局面,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出路,仍怀抱对资本主义的幻想,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表现出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渴望……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分子在现实教育下充分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一…在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安美惠《五四运动:近代中国上升的历史拐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救国救民”认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