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相对于五四时期“胡适们”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所持的固守倾向,“李大钊们”却能够自觉地与时俱进,即密切联系这种自由观在当时国内外不成功的实践效果,以及苏俄十月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来进行反思性调整。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赞同西方式的自由主义B.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C.照搬苏俄十月革命道路D.反思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2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2023-02-06更新 | 81次组卷 | 64卷引用:吉林省安图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3 . 1920年的5月1日,《新青年》推出“面目全新”的《劳动节纪念号》,刊发文章《劳动者底觉悟“五一”运动史》,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呼吁“希望中国工人把它看成是觉醒的日子”,引起巨大反响。这说明了(     
A.工人阶级成为民主革命主力B.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D.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主流
4 .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魏源《海国图志》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地改变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
(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纪念大会上讲道: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次大会纪念的是
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6 .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各项与五四运动相关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中体西用”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扶清灭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