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018-06-09更新 | 12550次组卷 | 15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暑期自学检测(收假考试)历史试题
2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2023-04-06更新 | 1505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018-06-09更新 | 7523次组卷 | 10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2023-06-21更新 | 925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01-30更新 | 4367次组卷 | 60卷引用: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五四时期,进步学生举行游行示戚、公开演讲、文艺演出,组建社团等爱国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工人,资产阶级、商人、教育界、新闻界甚至贩夫走卒也都参与政治请愿、抵制日货等行动,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B.表明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凝聚了各阶层的革命力量
2022-02-21更新 | 590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探索与实践。在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1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B.民族觉醒、民族复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复兴D.民族复兴、民族觉醒、民族独立
2022-04-14更新 | 1316次组卷 | 5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73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届陕西咸阳武功县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10 . 1920年8月,《劳动界》创刊号发文: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他们的事情了,或者将来苦得要比现在好一点。创办该刊物意在(     
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B.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
C.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号召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