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018-06-09更新 | 7567次组卷 | 10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0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A.列强已经转变为平等对待中国的态度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2023-11-03更新 | 301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在《“五一”May   Day运动史》一文中指出:“中国人的‘五一’运动,仍然不是劳阶级的运动只是三五文人的运动;不是街市上的群众运动,只是纸面上的笔墨运动。”李大钊意在
A.回顾“五一”纪念日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B.阐明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
C.强调马克思主义应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号召青年知识分子追求真理与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6年5月,李大钊指出:“代议政治虽今犹在实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1917年8月,毛泽东指出:“东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上述主张,反映当时(       
A.苏俄十月革命影响扩大B.马克思主义传播条件成熟
C.先进中国人认清了国情D.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农村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将农民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关注农民切身利益,明确传播导向;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厚植传播根基;发挥组织建设作用,充实传播队伍,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典范。该现象说明(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B.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快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
2022-12-29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大钊在1917年的《中心势力创造论》指出:由中级社会之有恒产者自进而造成新中心势力,以为国本之所托;在1921年的《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中提到:我们需迅速行动起来,建立“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唯有如此,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这一思想转变(     
A.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B.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推动新社会阶级力量的出现D.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4-01-23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五四运动爆发后,日本报纸将运动称为“学生义和团”,并称这场运动是英美利用中国排日的手段。这种看法(     
A.从侧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B.表明日本与欧美国家的矛盾无法调和
C.是日本维护在华利益的必然结果D.说明五四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性质相同
9 .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促进中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2024-02-28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11次模拟考试暨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思想的演进,长期面对着一个“先生”与“学生”关系相处的难题。一些先进中国人总是以为“先生”会帮助“学生”。李大钊说:“这一运动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反动面目,代表着先进知识分子对‘先生’的新认识,近代中国革命形成崭新样式”。据此可知,李大钊意在强调(     
A.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B.历史解释需要不断被重构
C.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世界形势D.中共诞生利于新思想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