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018-06-09更新 | 7566次组卷 | 10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2023-06-21更新 | 1018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09·上海·高考真题
4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探索与实践。在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1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B.民族觉醒、民族复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复兴D.民族复兴、民族觉醒、民族独立
2022-04-14更新 | 1345次组卷 | 5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将20世纪20年代前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称为自发传播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看似范围较大,但却孤掌一隅,难成气候”。而20年代开始,进入有组织的传播阶段,大量的文章与报刊纷纷涌现,且传播主体增加并呈现组织化。这可用来说明(     
A.学习俄国革命经验成为社会共识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知识分子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
A.使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结合B.以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社会
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2022-03-09更新 | 380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山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九世纪末《清议报》上的《极东之新木爱罗主义》一文中首次出现了“帝国主义”一词,此文由日文翻译而来,是日本人片冈鹤雄译自美国报刊上的一篇文章
一战结束之初中国思想界批评帝国主义强权逻辑成为趋势,不少人认为帝国主义的强权是世界大战的根源。人类社会的前途不是帝国主义扩张下对弱小民族的殖民,而应是在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原则下促进各民族和平相处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帝国主义概念,同时形成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形态,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为争夺殖民地而互相冲突,最终走向世界大战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消灭封建势力的土地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必经之路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指出,无论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是否资产阶级,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二战”结束初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帝国主义是反民主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帝国主义者、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作了区分,认为只有帝国主义者才是斗争的对象
“冷战”格局形成后毛泽东认为世界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反帝阵营,帝国主义正组成反动联盟反对社会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帝国主义终将走向灭亡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参考表中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建构与调适”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4-09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10 . 1919年,陈独秀创办的《每周评论》指出:自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后,欧洲劳农两界,忽生最大的觉悟,人人出力和资本家决斗……俄、匈.德等国的劳农都出来组织新政府,实行社会共产主义。这体现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新探索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传统纲常礼教遭受到沉重打击D.共产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