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20世纪20年代,某杂志上有人说:“减少工作时间自然是劳动应该要求的……决不是免除劳动困苦之根本方法……大家联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去组织劳动阶级的国家、政府、国会、省议会、县议会去解决劳动自身的困苦。”思想界的这些讨论(     
A.探索救亡图存的新道路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为开展国民革命营造声势
2 . 1916年5月,李大钊指出:“代议政治虽今犹在实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1917年8月,毛泽东指出:“东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上述主张,反映当时(       
A.苏俄十月革命影响扩大B.马克思主义传播条件成熟
C.先进中国人认清了国情D.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农村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将农民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关注农民切身利益,明确传播导向;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厚植传播根基;发挥组织建设作用,充实传播队伍,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典范。该现象说明(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B.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快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
2022-12-29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0年,陈望道在《劳动界》杂志上发表《平安》一文。他在文中指出,劳工并没有得到平安,他们的生活既是不平的也是不安的,甚至提出了“我们向那(哪)里去找平安”的疑问。陈望道发表该文意在(     
A.唤醒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B.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揭露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D.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2023-03-01更新 | 240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5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五四前后,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比如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改造联合会、讲学社、新教育促进会、平民教育演讲团、工学会、新民学会等等众多新式的进步社团;同时,还出现了比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湘江评论》《女界钟》《少年中国》等形式多样的新期刊。这一现象表明(       
A.反帝反封建成为国人共识B.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C.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D.思想界呈空前活跃局面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边疆危机不断出现,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史。中国不同阶层的人们,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不同阶层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分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探索曲折的原因和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04-28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九世纪末《清议报》上的《极东之新木爱罗主义》一文中首次出现了“帝国主义”一词,此文由日文翻译而来,是日本人片冈鹤雄译自美国报刊上的一篇文章
一战结束之初中国思想界批评帝国主义强权逻辑成为趋势,不少人认为帝国主义的强权是世界大战的根源。人类社会的前途不是帝国主义扩张下对弱小民族的殖民,而应是在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原则下促进各民族和平相处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帝国主义概念,同时形成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形态,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为争夺殖民地而互相冲突,最终走向世界大战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消灭封建势力的土地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必经之路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指出,无论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是否资产阶级,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二战”结束初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帝国主义是反民主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帝国主义者、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作了区分,认为只有帝国主义者才是斗争的对象
“冷战”格局形成后毛泽东认为世界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反帝阵营,帝国主义正组成反动联盟反对社会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帝国主义终将走向灭亡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参考表中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建构与调适”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4-09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李大钊在1917年的《中心势力创造论》指出:由中级社会之有恒产者自进而造成新中心势力,以为国本之所托;在1921年的《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中提到:我们需迅速行动起来,建立“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唯有如此,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这一思想转变(     
A.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B.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推动新社会阶级力量的出现D.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4-01-23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五四运动的爆发给列强尤其是日本极大的震撼。“5月5日的《大阪朝日新闻》发表了《排日学生暴动》等文章;6月7日的报道,更是将中国学生运动称为‘学生义和团’”。这表明五四运动
A.体现了盲目的排外意识B.目标直指日本的侵略行径
C.彰显了空前的民族团结D.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020-06-22更新 | 739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