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018-06-09更新 | 12601次组卷 | 15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暑期自学检测(收假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018-06-09更新 | 7566次组卷 | 105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暑期自学检测(收假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五四时期,社会言说系统先是由“个人解放”进至“社会改造”阶段,继而又在“社会改造”话语的整体态势中,向着“革命话语”方向转变,这其中主要为“主义”信仰话语、民众本位话语、阶级斗争话语、政党领导话语等几个重要部分。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B.救亡图存开始成为时代重任
C.五四爱国运动初步胜利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迫在眉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2023-02-06更新 | 81次组卷 | 64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30年代中期, 《新中华》载文: “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经济”这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B.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同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官僚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7 .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一部分青年决定出国留学,经风雨、观“洋潮”;五四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突起,青年学生因而出国探求新知。出国留学成为这一时期革命队伍中的一股热潮。据此可知,五四前后的留学热潮
A.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源于民族意识觉醒推动的结果
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体现了全民族抗战时代的要求
8 . 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提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随后,他又撰文明确强调“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这主要表明当时(  )
A.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界共识B.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C.知识界深刻反思共和思想D.欧美政治体制被国人抛弃
9 . 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广泛深入的动员了人民群众
C.开启了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D.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0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