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乡制废除,没有对应乡的组织,里制在理论上非常适合乡村治理,但是北宋人口增长非常 快,截止1053年与开国相比增加到4.3倍,所以最后的细化方案是废里而行都保,熙宁六年全国推行保甲法,相对于乡里制,都保制在乡村细化管理中无疑是一种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廖寅、杜洋洋《走向细化:宋代的乡村组织与乡村治理》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县为单位进行地方自治,要求“行使直接民权之知识与方法,训练全国人民”,但是却没有明确赋予县自治的权力.面对乡村社会普遍危机,农民处境恶化,国民党内部高层为维护其统治,积极倡导农村合作运动,合作社广泛建立,对于当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能够熏陶农民平等、自愿的道德观念,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

——摘编自张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乡村治理走向细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采取的方式并简要评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棉花品种主要是亚洲棉,来自印度。秦汉时期,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到达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在古代先民的辛勤培育下,亚洲棉逐渐适应中国环境,棉花产量和品质逐渐提高。南宋时期,棉布虽未撼动桑麻织品在衣被市场的重要地位,但棉花种植已深入到长江流域。元朝统一后,随着南方棉纺织技术向北方迅速推广,棉花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江南地区“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明清时期,“松江织造之精,誉满全国,产布之盛,衣被天下”。

——摘编自宋鑫秀《元代植棉研究》

材料二陆地棉原产美洲危地马拉和墨西哥高原地带,纤维长、韧度强、适合机器纺织。19世纪80 年代初,李鸿章在上海筹办机器织布局,传统棉花绒短而缺乏弹性、加之产量较低,难以满足机器纺织的需要。1892年清政府第一次正式、有规模地引种陆地棉,输入湖北种植。但引种初期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棉种退化迅速,引种效果差强人意。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央农业实验所成立,陆地棉的科学引种与驯化改良才取得了较大突破,并逐步取代我国传统棉种。

——摘编自羌建《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棉花种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