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亨廷顿和巴林顿·摩尔都很重视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亨廷顿认为,革命是一种有限历史现象,它是四代化的产物、革命是政治参与的爆炸性的极端事例,是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矛盾的产物。革命对现代化也有促进作用,革命所带来的政治认同、道德更新和权威重建对于现代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巴林顿·摩尔通过对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现代化是复合模式的过程,不同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革命暴力在现代化过程中扮演著积极的角色在通向民主道路中,暴力革命是重要的一环,不同的革命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现代化后果。

——郭坚刚《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革命与现代化”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3-15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1850年至1936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1936年币制:亿元)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年份农业工矿交通业服务业人口(亿)人均国民收入(元)
1850------4.1543.80
188799.8714.4929.074.0035.90
1914128.0124.8034.724.5541.22
1936166.4140.6051.515.1150.51
A.传统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B.民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增强
C.国内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开垦D.近代民族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苏区创建的部分报刊,据如表可知,苏区的文化工作(     
刊名创刊时间刊名创刊时间
《群众》半月刊1928年7月《英特纳雄耐尔》1929年春
《我们的路线》1930年《红军战士》1931年
《赤色儿童》1931年《红军生活》1931年
《赤色先锋》1931年7月《列宁三日刊》1931年夏
《红日》画报1931年《消息汇报》1931年
A.注重形式多样B.学习苏联经验C.体现党的宗旨D.重视军事报道
2023-10-11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南方,“平均需用农田三亩,可养一人”,而安徽农村平均每人仅得2.5亩。安徽农村的地租率在40%以上,佃农“有贫苦者,当春食粮,即已告匮,每以秋收抵押,借食度日。……地主催租不得甚至逼之售牛典衣作抵”。“除正供以外,加以种种附捐,一亩地至少总要完纳一元以上,现时(指1932年)谷价每石价值一元余,平均每亩即收谷四石或五石,其中差不多就要消耗一石在赋税项内”。"历年战乱,皖北无不殃及,无纪律之军队,每至一处,肆行征发,敲剥良善,无微不至"。“因国内政治混乱,内争迭起,对于天灾之预防救补绝不注意,故水、旱、风灾亦成农民之最大痛苦"。

——摘编自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灾荒成因浅析》

材料二   中共安徽各地方组织发动的武装起义,紧紧抓住农民这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在192911月的六霍起义中,15个乡的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等武器直驱独山,汇入起义洪流。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56次武装起义中,参加者达数千人的就有26次。这些起义后创建了豫东南、皖西等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苗键《中共安徽九十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社会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建军初期,南昌起义部队实行了政治指导员制度……一切工作以争取军事胜利为主要目标。1927年9月,“三湾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1930年10月,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这一过程表明(       
A.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制度化B.党在斗争中日益成熟
C.军队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D.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的话语






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7-27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中国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蕴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1927年10月,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颁布了教育军队、干部、党员的三条纪律,1929年后,又补充了“八项注意”,至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初步形成。它的初步形成(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顺应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C.奠定了思想建军的基本原则D.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2023-05-14更新 | 238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征程·足迹·变迁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曾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任选两个地点或与地点相对应的事件进行解读。(要求: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3-22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有关史志记载,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现象:“八分桑柘二分禾,万顷池塘错犬牙。白手生涯人自给,缎丝采叶捕鱼虾”;“禾田多变塘基,莳禾之地,不及十一,谷之登场亦罕矣”;“境内无稻田,仰籴于外”;“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女善缫丝。”

塘泥是桑基的主要肥源,每年冬季塘鱼起捕,干塘后把塘泥运上桑基作肥料。栽桑养蚕,蚕沙(粪)施入鱼塘后,既起肥料作用,又可作为鱼的直接饲料。“桑基鱼塘”造成生态的良性循环,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很快在太湖地区推广开来。

——摘编自邢湘臣《从“桑争稻田”看明清发展“桑基渔塘”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   江苏吴江县历来是我国著名的湖丝产地,蚕丝收入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1929年,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弦弓村组织村民成立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村民共入股集资753股(每股20元)。合作社社厂合一,由理事会进行管理,生产技术由女蚕校师生负责。丝厂生产分剥茧、煮茧、缫丝等8个职能部门,共有坐缫车32台,招募本村女工80余人。女工采取计件工资制,按劳取酬;原料茧由社员提供,据合作社章程按质论价收茧。丝厂经营以自缫自销为主,年终结算时社员获得丰厚的红利。

——摘编自周德华《中国首家农村股份制合作企业——开弦弓丝厂》

材料三   1929年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将弦弓村(江村)丝厂的创办称为“中国农村工业中大改革方案的先驱”,是完全不同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大工业设想,是将现代机械引入农村的伟大变革。他认为,“国内许多轻工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到都市中去,才能提高技术,把加工业放到原料生产地,有着很多便宜”。1981年,费孝通再访江村,江村的家庭工业开始复苏,家庭副业的收入占到了个人平均总收入的一半。1983年底,费孝通以此写出《小城镇再探索》首次提出“苏南模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引人瞩目的成长模式之一。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

(1)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江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弦弓村丝厂的生产经营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孝通高度评价的江村模式的历史意义。
2022-12-28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拟历史试题
10 . 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论中国革命之三大问题》一文中提出:以前所谓领导仅仅指群众运动中的领导权……现在无产阶级应当参加革命的政权,应当指导革命中的武力……使军队本身直接关顾劳动群众的利益。这一思考(       
A.深化了对武装斗争理论的认识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D.总结了土地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2022-05-10更新 | 37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