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抗战】

材料: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中的《中国政治报告》汇集了1911——1960年英国驻华官员定期发往英国外交部的政治报告。其初衷是“全面反映过去一年内发生的与报告国相关的事件,并解释其对该国立场和政策的影响”。

1931827日,英国驻华公使M.兰普森的报告中,回顾国民党政府军在江西攻打红军之战况;“共产党……在条件艰难的山区开展远比国民党军队更为擅长的游击战。尽管国民党军队成功地占领了城区,但实际上,他们除了迫使共产党势力从江西和福建山区腹地的一地到另一地之外,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驻华大使卡尔19411月报告中详述了皖南事变的经过:新四军并不想执行这一具有军事和政治双重动机的命令,因为它需要穿越的地区不仅有日本人,还有国民党中央军。……新四军于12月底出发;约2/3的人安然渡过长江。但是,其余人则由于某种未知原因,遭顾祝同部的军队袭击,约3000人牺牲……但官方的说法是,新四军发生叛乱,必须处分。

驻华大使薛穆“1943年年度报告”:“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央政府运用几支最精锐的部队,对共产主义地区进行包括军需品、医疗用具在内的严密封锁,然而,外国访客对共产主义地区的民主管理、全面战争基础上的民众组织、人民对共产党军队及政府的忠诚和热情支持,都给予了一致的赞扬。”

——摘编自喻卓《来自一线的观察——英国驻华外交官视野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官员在抗战时期发出的《中国政治报告》的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
2024-06-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2024·吉林·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党的建设上,古田会议开辟了思想建党这一独特道路……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新党员入党的条件,具体规范发展新党员的方法和程序,以严格的组织把住党员质量关……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党组织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范围,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组织中担负着红军政治领导的作用,决议提出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确实成为“领导中枢”……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要求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等任务,规定了红军政治工作和政治机关的重要地位,规定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提出要加强对官兵的纪律教育,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等。

——改编自窦道琴《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兵役制发展(部分)

1978年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武器装备部队,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的士兵因服役期较短而很难胜任工作,军队建设和国防需要与1955年以来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军委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满5年后可申请改为志愿兵,服役期“为12年至20年”。
1998年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专业技术兵比重大幅提高,兵役制度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第三部《兵役法》颁布,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8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不易找到稳定工作。中央军委在冬季征兵命令中明确,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田会议的内容,并分析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
2024-03-18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优秀文学作品既饱含情感之真和道德之善,亦具有史料价值。下列诗文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②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③年年风雨惯悲秋,今岁秋风散尽愁。郢唱一声天下和,居然光复旧神州。
④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936年间中国铁矿石的出口及钢铁进口

年份

铁矿石

铁及钢进口

产量

(公吨)

出口量

(公吨)

出口值

(元)

出口量占产

量百分比

(公吨)

(元)

1933

1154641

593175

2397231

51.37

534324

81617088

1934

1178190

857566

3161635

72.79

617093

86072202

1935

1650441

1316045

4809849

79.74

627744

74347369

1936

1839830

1302704

5008661

70.81

646474

92455772

——摘自《中国矿业纪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表格内容的史料价值。
(2)结合上述表格内容,以近代钢铁领域为例说明近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境遇。
2023-06-01更新 | 325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新高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图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自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贺页朵(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之手。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将入党誓词藏在屋檐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取出来。这份珍贵文物(     
牺牲个人。
言首泌蜜(严守秘密)。
阶级斗争。
努力革命。
伏(服)从党其(纪)。
永不叛党。

——贺页朵珍藏的入党誓词

①展现了国民革命的历史场景   ②誓词中的错别字削弱了史料价值
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见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2-1935年间,以农村经济破产为题材的小说创作达到了兴盛。1935年后,此类经济题材小说数量相对减少。这说明
A.币制改革使社会彻底摆脱经济困境B.经济生活的变迁影响文学艺术发展
C.世界经济危机对农村冲击最大D.经济题材小说的史料价值较高
2021-05-23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贺炳炎,湖北荆州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中负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贺炳炎,生于一九一二年古历十二月三十日,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人。父名贺学文,因家贫自幼为人雇工,曾加入过本地农民协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原配妻早在我参军后不久即已改嫁,生一女名庚秀招赘在家务农。家中原无田产、只靠父亲佣工为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始分得土地七亩。

一九二九年一、二月里,贺龙同志的部队打到了我的家乡,口号是"打倒土豪劣绅,杀尽贪官污史"。那时我家乡有钱有势的人都很害怕,有的被杀了,有的逃跑了,我非常高兴了,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摘自《贺炳炎自传》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8 . 下图是1990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以该邮票为实物史料,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A.赤色邮花的出现时间B.中国人民邮政的创立时间
C.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起始时间D.闽西交通总局的成立时间
2023-11-28更新 | 140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9 . 下列关于土地政策调整的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农民运动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一点的方法是合作化。”
②“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
③“通过对农村阶级的重新划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
④“为了停止国内的武装冲突⋯⋯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由暴力没收办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
A.①②④③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2024-05-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卷
10 . 某研究者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号召国人想象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写下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

——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

材料二“领导们问大家,对自己分到的房子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那可是刚解放啊,全上海人家都还是倒马桶的呢。"

——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

材料三在工人新村大道的两旁,守望这欣欣的白杨,风儿挨家奔跑送喜讯……生活啊,长着翅膀在飞翔,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谁说古来百家不同姓,这里的家长是亲爱的党……"

——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写于1957年前后)

(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周谷城这个“奇怪的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该研究者所搜集的史料有何局限?为更全面研究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请向该研究者提供至少1条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