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开始人工制糖的国家。明末至清中期是中国糖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甘蔗从名贵植物发展到普通经济作物,手工制糖经验得到系统总结,制糖技术日益程式化,这使得中国糖品的供应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日常生活用糖以及以节令用糖、社交用糖为代表的民俗用糖日渐普遍化,糖品从漫长的稀有药品、贡品、奢侈品时代转入普通生活品、生活必需品时代。中国糖品对外销售远涉印度、英国、美国、瑞典、丹麦、荷兰、波斯、日本、苏门答腊、越南、墨西哥、葡萄牙和海伦娜岛等国家及地区,这一时期中国的甘蔗种植、制糖技术、糖品消费和糖品外贸等方面在东亚甚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糖业大国。

——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

材料二   1884年以前,我国蔗糖仍大量出口,畅销香港地区和英、美等国,据中国海关贸易报告数据,到1884年仍出口白糖2475万公斤,黄糖5415万公斤。19世纪末20世纪初,糖品生产贸易情况逐渐发生变化。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进口糖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排名第26位。这一时期,中国也开始在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建立了机械化制糖企业,甘蔗栽培与糖业的衰败状况有些许改观。

——摘编自《简谈糖业发展史之中国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至清中期糖业经济变革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糖业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思想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同属于人文学科,二者在学科内容上存在着交叉和互补,历史发展过程能够为政治观点结论提供有效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自思想政治必修一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每个阶段补充一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奋斗”的历史史实。
(2)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有以下3本书可供选择,你将选择哪本书阅读,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写明选择书目,理由表述言之有理,清晰明确。)
(提示:选择理由可以从史料价值、研究内容、研究视野、研究立场等任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①《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第二卷,1894-1949),金冲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该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金冲及编写,四卷本从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等重大事件,用详实的史料记述了20世纪中国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
②《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刘统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该书是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的汇编,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为研究长征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③《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费正清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该书由西方知名学者撰写,叙述1912—1949年的中国历史,内容涉及国际关系、共产主义运动、国民党政权、中日战争、国共冲突等等,是一部代表西方学术观点、研究水平和趋势的历史专著。
2022-02-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是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的?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的“黄洋界上炮声隆”,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2019-01-30更新 | 1695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6 .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