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是国家对地方进行管制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无疑可以左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统治者在乡村治理方面一直坚持“官民共治”的基本政策,即王权与族权的相互融合及博弈。国家依托乡村内部宗族,培养出一批委托管理人员并依此将“国家行政力量”深入农村。中国古代社会是通过强化宗法观念来实现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的,通过税收集中乡村社会资源,通过科举制将国家和乡村联结起来,使封建正统理论在教化中占绝对地位。

近代以来,传统乡村中的宗族势力开始衰弱,乡村绅士不断变化,村庄以往的风俗习惯难以应付愈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国家势力开始广泛渗入村庄,知识分子也力求乡村重建,村庄被各种外来价值裹挟,逐渐形成嵌入性的乡村治理。以往基于村民生产生活形成的风俗习惯,难以在嵌入性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而国家力量及知识分子对村庄重建的个人理念在乡村治理中则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共有600多个学术团体和教育组织参与到乡村建设之中,建立了1000多个乡村试验区,梁漱溟、黄炎培等都是当时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刘昂《中国乡村治理的三个阶段及其伦理特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乡村治理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说明近代乡村建设试验的历史作用。
2024-02-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南方,“平均需用农田三亩,可养一人”,而安徽农村平均每人仅得2.5亩。安徽农村的地租率在40%以上,佃农“有贫苦者,当春食粮,即已告匮,每以秋收抵押,借食度日。……地主催租不得甚至逼之售牛典衣作抵”。“除正供以外,加以种种附捐,一亩地至少总要完纳一元以上,现时(指1932年)谷价每石价值一元余,平均每亩即收谷四石或五石,其中差不多就要消耗一石在赋税项内”。"历年战乱,皖北无不殃及,无纪律之军队,每至一处,肆行征发,敲剥良善,无微不至"。“因国内政治混乱,内争迭起,对于天灾之预防救补绝不注意,故水、旱、风灾亦成农民之最大痛苦"。

——摘编自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灾荒成因浅析》

材料二   中共安徽各地方组织发动的武装起义,紧紧抓住农民这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在192911月的六霍起义中,15个乡的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等武器直驱独山,汇入起义洪流。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56次武装起义中,参加者达数千人的就有26次。这些起义后创建了豫东南、皖西等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苗键《中共安徽九十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社会影响。

3 .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节选自20199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1)某班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请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相关史实,选择材料一中的一个纪念馆作为研学实践的目的地并作简要介绍。(明确指出纪念馆名称,介绍内容包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开展红色研学实践的时代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后,在政治、军事、刑事、土地、人权和经济方面颁布了系列法律条文,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陆军刑律》《商民运动决议案》《佃农保护法》《工人运动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等。在共产党作用下,法律制度建设倾向工农等下层人民,注意到人民的重要地位,使得社会身份得以重视,这在近代中国法制史上公开颁令是第一次。

——摘编自姚庆《论中国近代法治建设转型之路》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将这个宗旨贯彻到法治建设之中。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所明确的“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以便利人民群众、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无论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新时代法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无论是立法领域,还是执法、司法领域,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始终是法治建设的主旋律,都使得我国法治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国家法治的鲜明特色。

——摘编自王春业《论百年来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汉国民政府法治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历年桐油出口数量与出口价值

年份出口数量(担)出口价值(海关两)全省出口总额价值(海关两)桐油价值占出口总额(%)
191213112613708931286135510.66
191649096386699181472962.13
192122059031418131746987217.98
192637484493674102791362433.56
192728487973279852385830030.71
192842252622776083027798137.25
1929510193129673722885825044.93
19304799211190261427.32607843.56
193132364257247371840910831.10
193231830061498891546162139.78
193336052151072481328095438.46
19341610855229615

说明:①单位:国币元资料来源《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第七编《工业》第二章《桐油工业》,第6~7页(庚)。

——摘编自《中国实业志——湖南省》

材料二   湖南盛产桐子,产地计四十二县,采用旧式手工榨法将桐子榨成桐油。清前期,桐树主要是由个体家庭种植。近代戊戌维新时期,地方政府采取奖励种植桐树的政策,种植面积扩大。清前期,湖南桐树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湘西沅水流域。近代以来,桐树种植扩大,湖南的湘、资、沅、澧四大流城均有种植。不过,沅水流域仍处于首位,桐油的产量也最大。在桐油贸易方面,近代以前,湖南桐油的销售方式主要是通过牙行进行交易。油商将桐油运到销售集散地后,即投当地牙行,探听行情,由牙行联系买主,成交后牙行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到了近代,贸易方式发生变化,封建的牙行制度已经不复存在。桐油的销售方法有二:一为在各帮桐油俱到达销售集散地后,共同举行交易大会,大批量分销桐油;二为油商在销售集散地(如汉口、镇江)常年派驻雇佣的庄客(伙计),负责销售事宜。

——摘编自《近代湖南区域贸易与社会变迁(1860- -1937>》

材料三   桐油贸易的兴衰,可分三个时期。1840-1911年:太平天国被清政府镇压后,桐油贸易得以恢复,洪江著名的“张积昌油号”号称百万(银两)之家,即创立于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后历经“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桐油贸易得到初步发展。1912-1936 年,湖南桐油贸易1912年为131126担,到1931年为323642担,比例从占全国桐油出口总额的15. 58%上升到30.67%。1932 年至1936年亦稳步增长,实为湖南桐油贸易的鼎盛时期。1937-1949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国民党政府在湖南设立复兴湘分公司,对桐油贸易实行“统制”,即统购统销。“统制”条例严密,转运手续綮复,复兴公司收购牌价,似不免略低,商人遂多观望,从而此种营运事业,乃不如前,本省桐油运销之前途,便日呈衰落。抗战胜利后桐油贸易似复兴有望,又因国民党发动内战,滥发法币、全圆券、银圆券,导致货币贬值严重,洪江老牌庆元丰、杨恒源油号都相继倒闭,桐油贸易的衰退局势一发不可挽回。

——摘编自李菁《湖南桐油贸易的兴衰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桐油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湖南桐油贸易兴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以“湖南区域贸易发展与国家政局”为主题进行说明。
2023-06-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1年,梁漱溟来到山东邹平投身乡村建设的实践。他认为,中国乡村的破败源自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本土文化失调,因此,乡村社会建设要基于中国传统伦理关系之上进行,通过知识分子深入乡村,建立阐发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授实用技术的乡村学校,进而培养农民形成民主政治习惯,达到社会改良的目的。此外,他希望通过组织合作社以满足消费,引导大家参与社区生活,把以家庭为本位的儒家伦理主义改造成一种“互以他人为本位”的社会组织方式。

梁漱溟在邹平的乡村建设实践并未取得预期效果。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他的乡村建设实践宣告结束。1938年,他到延安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农村建设实践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建国后,他到山东、河南、东北的农村调研,发现其一直孜孜追求的乡村建设目标在此都已实现。此后,他主动要求参加西南地区的土改,长期致力于对乡村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摘编自谢君君《从文化自救到文化复兴: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间,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2023-04-01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开拓新民主 主义革命道路时,重视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中国是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并存,自然经济的绝对优势表现出的特殊城乡依存关系,即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却可以相对脱离城市独立存在。国内各反动派的势力范围和统治力量在全国分布不均、强弱不平。毛泽东在突出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及具体表现之后明确指出:“这个特点, 不但基本地规定了我们政治上的战略和战术,而且也基本地规定了我们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

——摘编自阙正红《毛泽东开拓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遵义会议”,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使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良好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首要任务是,在国民经济不能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关键时刻,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温饱、稳定国家局势、提升人民物质水平上,让我国的经济健康而稳健地发展。同时通过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摘编自蒋利佳《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如识, 指出毛泽东开拓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分析其依据。
(2)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遵义会议"所做出的伟大决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表所示。

县数调查村数村户总数农户数
自耕农佃农雇农总计
38个152个24776户6840户12013户2144户20997户
38个县各类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32.6%57.2%10.2%-
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的比例84.7%

——摘编自陈翰笙主编《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材料二   在上海郊区宝山,因菜圃获利比农地要丰厚,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资本2万元,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2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创办鸡场的热潮,此外还有鸭场,每年产鸭数万只,专供上海各菜馆之用。

——据《民国上海县志》等整理

材料三   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的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

——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当地农村经济状况。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双方所持观点共同的理论基础。评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讨材料三所述争论的价值。
2023-04-28更新 | 35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