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是这样写的:“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这一誓词最早应出现于(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时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局,有学者评述说:“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内政治问题中心的一环——停止内战——已经实现,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历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转地向着实行团结抗战的阶段过渡了。”该学者评述的是(     
A.国联的国际共管方案B.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的发表
2023-11-13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很多重要会议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深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一直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A.洛川会议B.瓦窑堡会议C.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
4 . “面临着亡国灭种还是继绝兴灭的抉择,近代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民族凝聚力取代离心力成为主流的局面。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D.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达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支援国内抗战情况统计表(部分)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时间

项目

数目

至1940年

抗日救亡团体

2000多个

至1940年

捐献物资

217架飞机,坦克27辆,卡车数百辆

至1940年

捐献医药物资

救护车1000多辆,输血1750立方公升,药物无数

1937—1941年

侨汇

55.7亿元(法币)

1937—1945年

捐款

50亿元(法币)

1937—1945年

购买政府国债

11亿元(法币)

1937—1945年

回国参军参战

4万余人
A.华侨捐献是抗战物资的主要来源B.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C.华侨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D.民族空前团结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6 . 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诞生了《卧薪尝胆》《木兰从军》《文天祥》《杨家将》《史可法》《西施》《抱石投江》等一大批广播剧作品。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追赶世界潮流B.历史学术研究掀起新的热潮
C.大众艺术迎合民众所好D.文艺创作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2022-03-16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7 .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主张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左”倾教条主义已经发展到顶峰
C.主张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同步进行D.已制定全面抗战的政治军事路线
2022-03-1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以下内容出自近代中国某一重要文件,促使其出台的直接背景是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须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
A.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大规模军事入侵的爆发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022-03-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9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并准备并吞全中国的行动,向着四万万人的中华民族送来亡国灭种的大祸,这个大祸就是把一切不愿当亡国奴,不愿充当汉奸卖国贼的中国人迫得走上一条唯一的道路: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展开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已经成熟B.联蒋抗日战略方针的意图实现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D.准备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来抗日
10 . 史学界的一代宗师顾颉刚先生曾回忆说:“在民国二十年以前,我毫无‘用世’之心。我觉得像我这样只会捧着几本书的人,正该‘为学问而学问’,不必谈致用……”,“可是(这件事)以后,竟把我这个信念动摇了。”“我不禁有‘我辈不出,如苍生何’的感觉与期许”。这件事是指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卢沟桥事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