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改造,实现文化救亡;但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     
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B.实业救国理念受到广泛的认可
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求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
2023-12-26更新 | 661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拉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左联等文化组织,并创造出一些代表性文艺作品(见表)。此举旨在(     
作品主要内容
小说《子夜》实业家吴荪甫在美资支持的赵伯韬挤压下最终破产
影片《渔光曲》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死后,徐家子弟生活艰难
影片《风云儿女》诗人辛白华因挚友牺牲而走上抗战道路
A.丰富民众文化生活B.创建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革命政治斗争D.转变革命斗争策略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部分研究资料

马克·塞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美国,1971
安东尼·库根:《中国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起源》,英国,1994
埃里克·洛马克斯:《铁路工人:一名战俘对战争的描述,残暴与宽恕》,英国,1995
斯蒂芬·麦金农:《武汉1938:战争难民与现代中国的形成》,美国,1996
莱曼·范斯莱克:《百团大战:中日战争期间的协调与控制》,英国,1996
玛莎·斯茉莉:《美国传教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见证,19371938》,1997年第9
圣保罗·卡特:《二次革命:陕北农村改造和合作化运动(19341945)》,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7
黛安娜·拉里:《保卫中国:徐州会战》,加拿大,2000
大卫·古德曼:《革命妇女与革命中的妇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和妇女,19371945》,澳大利亚,2000
何铭生:《上海1937:长江上的斯大林格勒》,法国,2013
穆尔:《记录战争:士兵笔下的日本帝国》,英国,2013
罗纳德·斯佩克:《世界史语境中的中日战争》,美国,2013
拉纳·米特:《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英国,2013


(1)依据材料研究视角的不同,按照序号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依据上述材料的分类,任选一个视角,确定探究主题,并说明选题意义。
(3)就上述部分书目名称存在的不妥之处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22-10-13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10月优生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1936年创作的漫画《一个参加救亡运动的父亲》。图中一位亲历过八国联军侵华的父亲对他的儿子说:“爱子,我的左腿便是三十年前在那座城门楼子底下被打伤的”。据此分析,该漫画的主旨是(     
A.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B.希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呼吁民众积极投入抗日阵营D.抨击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抗战爆发后,中国高校自1937年—1939年内迁简表,据此可知,抗战期间高校内迁(     
内迁概况补充说明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往昆明后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7月至次年8月, 108所高校中有25所因战争不得不暂行停顿,37所被迫迁移后方,15所勉力支持却屡遭轰炸
北平师范大学先迁西安,再迁陕西城固,三迁兰州
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到西北
A.奠定了抗战胜利物质基础B.体现了政府持久抗战意图
C.促进了西部教育均衡发展D.推动了先进科技文化传播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有西安事变,我只能这么说,我相信中国一定要统一,要枪口对外,不要再打内战了。这是我的一贯信仰,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都是如此,谈不上什么后悔不后悔。

——摘编自【美】唐德刚《张学良世纪传奇》

材料二   张学良的行动……有损于中国人民抗日统一战线力量的团结,并助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决主张在以下基础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改组政府,吸收抗日运动的若干代表……停止执行消灭红军的政策,并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中与红军实行合作。

——《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19361219日)

材料三   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以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立场,揭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19361219日)


(1)上述材料反映出哪些共同的历史事实?
(2)根据材料二、三,对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关于西安事变认知上的异同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2-05-27更新 | 45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