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面是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对日本731部队在撤退之前毁灭罪证时的场景的描述(局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那座利用特殊钢材和近50 公分厚的水泥墙盖起来的特设监狱,十分牢固……部队人员拿着铁镐和铁锹走进特设监狱单人牢房的一刹那,都吓得呆立不动了……他们发现在单人牢房墙上闪耀着黑紫色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每个字约为 20厘米见方。监狱里根本无法搞到笔墨,一看便知道那是用鲜血写成的。一个个黑紫色的字迹,像高压电流般地冲击着这些慌忙进行战败处理的731 部队人员的大脑,使他们麻木了
A.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有效证据链B.印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C.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了历史解读D.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1931年9月24日和25日,《中央日报》报道内容节选。这些报道旨在(     
《中央告诫同胞团结御侮国联理事会主张公道》“我国在国际方面,渐趋有利”
《国联决议日本撤军》日本代表在会上“面色灰白,状殊疲乏吸雪茄”,国联“申请避免扩大形势,并要求日本即将军队撤退至原地”
《各国不满日本暴行》“英报主张国联干涉”“美国政府深刻注意”“法国激烈反对”
《国联劝告撤兵后日内阁急思转圜》日本“政府现正考虑国联来文,预料日内即将答复,声明日本愿撤兵至区域”,并称“国联秘书处今日宣布,行政院将再召特别会,讨论满洲事件”
A.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B.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
C.获得英美法等国家的同情和支持D.提高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2024-06-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对事变表示遗憾和忧虑。日军攻陷锦州后,美国只是宣称“不承认主义”而已。英、法态度则更加消极,英国甚至拒绝同美国一起向日中发出照会。美、英、法的这种态度(     
A.主要缘于欧洲战场的牵制B.促使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D.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革命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但此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强大。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去团结一切同盟军,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更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革命对象,在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灭我中华毁我民族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阶段。除极少数亲日派、大汉奸外,从农民到地主,以工人阶级到英美派的买办资产阶级,从共产党到国民党,无不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国民党拥有全国性政权及数百万军队,共产党过去曾有过三十万军队及数百万人的政权,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尤其是经过艰难困苦的长征,力量已大大削弱。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力量又不平衡,决定了统一战线在对外进行民族斗争的同时,内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

——摘编自袁永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当时“革命力量薄弱”问题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2024-05-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派别及典籍观点
儒家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曰:“黄帝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法家

——《商君书·策》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材料二   汉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黄帝为主支谱系的文化认同。《史记》将《五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之开篇,又以黄帝为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人有两大分支:一是黄帝→昌意+颛顼(舜、禹);二是黄帝→玄嚣→嬌极→帝喾(尧、商、周)。在汉代,不仅尧、舜、禹、商、周为黄帝后裔,就连楚、越、匈奴也被《史记》纳入黄帝谱系。如“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以黄帝为始祖的姓氏谱系,固然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色彩,但实质上属于文化内聚。汉高祖称帝前,曾公开祭拜黄帝。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黄帝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的,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等

材料三   19374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儒家和法家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黄帝文化认同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作用。
2024-05-12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初,《大公报》发表的有关苏联建设的描述。据此可知,这些描述旨在(       

时间

描述

1931年10月22日

(学习)苏俄军政要人,谋国的忠诚,建国的苦劳

1932年4月9日

(苏联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只因为他们整个的民族,全站在同一的立场上,一齐往前干”

1932年4月23日

俄近年来的繁兴,也全赖他们的民众不断从刻苦中谋出路的结果
A.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B.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宣传苏联经济建设成就D.配合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表是1931年9月24日和25日,《中央日报》报道内容节选。这些报道旨在(     
《中央告诫同胞团结御侮国联理事会主张公道》“我国在国际方面,渐趋有利”
《国联决议日本撤军》日本代表在会上“面色灰白,状殊疲乏吸雪茄”,国联“申请避免扩大形势,并要求日本即将军队撤退至原地”
《各国不满日本暴行》“英报主张国联干涉”“美国政府深刻注意”“法国激烈反对”
《国联劝告撤兵后日内阁急思转圜》日本“政府现正考虑国联来文,预料日内即将答复,声明日本愿撤兵至区
域”,并称“国联秘书处今日宣布,行政院将再召特别会,讨论满洲事件”
A.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B.凸显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C.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D.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
2024-04-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1931年9月 24日和25日,《中央日报》报道内容节选。这些报道旨在(     
《中央告诫同胞团结御侮国联理事会主张公道》“我国在国际方面,渐趋有利”
《国联决议日本撤军》日本代表在会上“面色灰白,状殊疲乏吸雪茄”,国联“申请避免扩大形势,并要求日本即将军队撤退至原地”
《各国不满日本暴行》“英报主张国联干涉”“美国政府深刻注意”“法国激烈反对”
《国联劝告撤兵后 日内阁急思转圜》日本“政府现正考虑国联来文,预料日内即将答复,声明日本愿撤兵至区
域”,并称“国联秘书处今日宣布,行政院将再召特别会,讨论满洲事件”
A.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B.凸显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C.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D.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
2024-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1937年8月《新民报》登载的漫画《得救》。该漫画(       

A.表明中共主张成为共识B.指明了敌后抗战的必要
C.利于推动国共合作实现D.反映了政府抗战的决心
2024-03-29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表为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和张学良对日态度的记载。据此可知(     
史料出处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致电东北政务委员会称:“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张学良传》
(范克明等撰写,2002年版)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希转饬遵照执行”《蒋介石日记揭秘》
(张秀章撰写,2009年出版)
1990年,历史学家唐德刚采访张学良说“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不抵抗命令)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张学良口述历史》
(张学良晚年口述、唐德刚撰写,2007年出版)
A.国民党政府对东北沦陷负有主要责任B.《蒋介石日记揭秘》为一手史料最为权威可靠
C.张学良是当事人其口述结论无可置疑D.《张学良传》出版时间较早相关记载不可采信
2024-02-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河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