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1931年9月24日和25日,《中央日报》报道内容节选。这些报道旨在(     
《中央告诫同胞团结御侮国联理事会主张公道》“我国在国际方面,渐趋有利”
《国联决议日本撤军》日本代表在会上“面色灰白,状殊疲乏吸雪茄”,国联“申请避免扩大形势,并要求日本即将军队撤退至原地”
《各国不满日本暴行》“英报主张国联干涉”“美国政府深刻注意”“法国激烈反对”
《国联劝告撤兵后日内阁急思转圜》日本“政府现正考虑国联来文,预料日内即将答复,声明日本愿撤兵至区域”,并称“国联秘书处今日宣布,行政院将再召特别会,讨论满洲事件”
A.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B.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
C.获得英美法等国家的同情和支持D.提高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2024-06-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1931年9月 24日和25日,《中央日报》报道内容节选。这些报道旨在(     
《中央告诫同胞团结御侮国联理事会主张公道》“我国在国际方面,渐趋有利”
《国联决议日本撤军》日本代表在会上“面色灰白,状殊疲乏吸雪茄”,国联“申请避免扩大形势,并要求日本即将军队撤退至原地”
《各国不满日本暴行》“英报主张国联干涉”“美国政府深刻注意”“法国激烈反对”
《国联劝告撤兵后 日内阁急思转圜》日本“政府现正考虑国联来文,预料日内即将答复,声明日本愿撤兵至区
域”,并称“国联秘书处今日宣布,行政院将再召特别会,讨论满洲事件”
A.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B.凸显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C.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D.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某一文件的部分内容
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
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
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据此判断,中国共产党(       
A.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运动B.落实瓦窑堡会议上的重要决策
C.旨在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D.积极致力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024-01-20更新 | 50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抗战爆发后,中国文艺界大量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据此可知,这种宣传和动员(       
A.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B.以激发民族精神为导向
C.以传统文艺形式为载体D.以占领舆论高地为目标
2023-11-28更新 | 202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发表时间出处内容
1937年7月12日《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1937年7月底《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1937年8月3日《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2年到1940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一倍,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数倍。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东北地区(     
A.积极支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遭到日本经济统制及掠夺
C.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D.深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2023-09-21更新 | 672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的声音或雄浑高亢,或悲壮凄美,令人深思,催人奋进。下表中历史的声音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观于昏昧之清朝,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俞大维为兵工署署长。在他主持下,迅速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及光学研究所、炮兵技术处、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处等。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A.积极应对日益紧张的形势B.意在建立完备的科研体系
C.努力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D.力图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晚清修律运动的开展,国内出现了学习西方法学的热潮,具体表现为大批青年分赴东西方学习法政,他们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法学传播的主体力量。

纵观近代法科留学的历史,可以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8741895年)法科留学处于初始的无意识发展阶段,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各省都没有有计划的派遣活动,但出现零星自费习法者,福建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赴欧留学生及在事人员中有少数接触西方法制或接受专门法律教育。第二阶段(18951911年)法科留学蓬勃发展,表现为中央提倡,地方响应,法政留学一时成为变法求才的首要途径。各种官费、公费、自费生分赴东西肆习法律、在职官吏出洋游历考察政治学术、亲贵子弟建习政法以固国本。其中,留日生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第三阶段(民国以后),法科留学整体步入平缓发展的轨道,再未出现清末习法的汹涌热潮,留学运动向欧美国家扩展,法科留学呈现出日、美、欧同步发展的趋势。

据有关学者估算,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100年时间里,中国的法科留学生大约有4500名留学生归国后多任职于法律院校或司法行政部门,形成了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自清末新政开始,近代中国立宪运动迭起,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迫在眉睫,独特的历史环境为法学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们在工作实践、教学研究中必然地传播法学知识、促进学术生长。

——裴艳《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


(1)根据材料,概况近代法科留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造成法科留学三个阶段变化的原因。
2023-05-21更新 | 36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安事变发生以后,中共中央向南京国民政府发出通电,建议由南京国民政府召集和平会议,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包括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均派代表参加。中共的建议旨在(     
A.实现国共两党联合执政B.推动国民政府改组重建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