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奥运会与中国“回响”。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文简称“奥运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

材料一:《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国首届全运会通告)(下图):……世界日趋于竞争而国民苟安于文弱,其不为天演所淘汰者几希。今年以来吾国始知讲求体育,尚未能几与未进,按泰西各国(注:泛指西方国家)每四年必举行万国运动大会(注: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各国均派代表与赛,惟(唯)中国未与其列,可耻孰甚!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1910年7月17日《申报》   

材料二:“回响”——奥运会的中国“第一”

1932年中国第一次派6人代表团参加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只有短跑选手刘长春一个人比赛。《大公报》报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1936年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国“国术表演队”第一次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独具魅力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第15届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这届奥运会之后,由于国际奥委会一直拖延关于“一个中国”的认定,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因此,我国也和奥委会中断联系。
1984年在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为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979年,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运会后,我国才正式在1984年重返奥运赛场)
2008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以51枚金牌第一次居于奥运会金牌榜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022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主题是:“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同一个城市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1)材料一《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发表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为何会提出关于中国与奥运会的三个问题?
(2)材料二中为何《大公报》在报道中称“此刻国运艰难”?
(3)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奥运会“回响”的特点。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奥运会与中国“回响”?
2024-01-1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回望长安。

20237月,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长安,不止是诗歌家园,古都遗存,更是中国重要历史发展进程的亲历者。

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了早期的文化遗存——半坡遗址(1)。与其他许多文化遗存一起,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今西安)。青铜器何尊铭文(2)中记载了此事,并成为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周创造了新的统治模式(3)。

西汉定都长安,随着张骞通西域,这也成为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学者评论,“尽管西汉王朝和早期罗马帝国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但从历史发展阶段和地位来看,它们旗鼓相当,同样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4)。

东晋时(5)从这里西行至天竺取经,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佛教在中国逐渐完成了本土化。

唐朝是长安城巅峰时期,它见证了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交往规模的扩大,也见证了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繁荣时期(6)。

随后,明清时期,西安的人口规模也逐渐扩大(7),城市不断发展。

晚清时期,西安目睹了西方侵略战争中统治者的西行避难。民国时期,也目睹了军阀混战时人民的苦难。1936年,在时局的影响下,爱国人士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其和平解决转折点,开启了新阶段(8)。新

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开启新篇章,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继续向现代化城市迈进。


(1)该遗址中,典型器物和主要栽培作物为(单选)(     
A.彩绘陶器、粟B.彩绘陶器、稻C.蛋壳陶、稻D.蛋壳陶、粟
(2)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字书写载体都各具特色,以下配对正确的是(双选)(     
A.楔形文字、泥板B.印章文字、绢帛C.玛雅文字、纸张D.象形文字、纸莎草
(3)西周的统治模式为(双选)(     
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
(4)请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选择任一视角,举例说明两者留下了怎样的深刻记忆?
(5)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单选)(     
A.玄奘B.僧一行C.鉴真D.法显
(6)请选择合适的史实填入对应方框。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新罗、日本大量留学生来华   C.孙思邈《千金方》   
D.设西域都护府   E.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F.裴秀《禹贡地域图》
对外交往扩大民族交融深入文化成果丰厚
(7)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西安人口规模扩大的原因。
(8)“时局”和“新阶段”分别指什么?
2023-09-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