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申报》中相关词汇使用频率变化表。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民族”
1911年年底前1925年1928年1936年1939年
243条502条1119条1507条2369条
“中华民族”
1912年1919年1920~1924年1928年1939年
首次出现30条(年均)68条183条372条

A.民族民主革命成为社会共识B.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C.民族抗争促进了思想的进步D.政治局势推动了传统文化勃兴
2022-10-3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单元测试冲关卷06-【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双十”宣传纲要》提出:“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此后,中国共产党再未以中共中央名义进行过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动。193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大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1938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做了重要演讲。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布了纪念孙中山逝世十四周年的通知。1941年,中央做出了纪念双十节的决定。

——据靳燕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纪念辛亥革命的传统,基本上每逢十年举行一次全国规模的纪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人民日报》都会发表纪念社论,而这些社论的标题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下图是其中两篇社论的报纸截图。



(1)简析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态度上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对两篇标题加以解读。
2022-08-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下图漫画发表于《互助周刊》1931年第8卷第5期,标题为《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下列选项中,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A.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B.表明二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C.成为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D.中国已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2022-04-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共和制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第二次革命高峰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九一八”后,马占山率领爱国官兵反蒋抗日,在东北地区用“拜关公、讲忠义”来呼吁民众参军救国,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来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悲愤。对其意图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运用忠义伦理组织官兵逼蒋抗日B.借助民俗文化推进抗日救亡运动
C.呼吁各界爱国民众投身国民革命D.广泛动员群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
6 . “新时代”一词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国家意识生成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具有政治、社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代”内涵的变化

时间

内涵

20世纪初

君主立宪的“新时代”

1911年前后

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0世纪20年代

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1931年

抗日救亡的“新时代”

1949年

进入“站起来”的“新时代”

——摘编自史宏波、黑波《近代以来“新时代”概念之考辨》


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时代”内涵的变化进行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4-06更新 | 853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马尔琴科夫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战士。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
威廉·瑞德美国援华航空队战士,曾参与开辟”驼峰航线”。1944年作战返航时壮烈牺牲。
宫川英男由一名侵华日军身份转化为投诚共产党的抗战勇士。1945年,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柯棣华1942年因病在华牺牲。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
对上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B.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D.各国援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内容
20世纪80年代前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人们也常常把1937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称之为“抗日战争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讨论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
1990年后持“十四年抗战”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在书写中国抗日战争史时也大多从1931年写起。
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十四年艰苦曲折的斗争。”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