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2024-02-29更新 | 532次组卷 | 1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祭黄帝陵文》(毛泽东)载:赫赫始祖,吾华肇造。……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泱泱大国,让其沦胥?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此篇祭文发表于1937年4月5日,表明共产党人(     
A.借黄帝之名要求各党团结抗日B.决定贯彻实施全面抗战的路线
C.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决心以全民族的方式抵抗侵略
2024-02-26更新 | 341次组卷 | 8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某一文件的部分内容
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
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
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据此判断,中国共产党(       
A.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运动B.落实瓦窑堡会议上的重要决策
C.旨在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D.积极致力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024-01-20更新 | 507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的相关稿件。征稿活动由“梦想的中国”和“梦想的个人生活”两个主题构成,“梦想的中国”主题的来稿数量更大,内容也更为丰富。100余名知识分子参与投稿,当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如作家茅盾、老舍,画家徐悲鸿,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柳亚子等。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
(“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认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坚决一致在争取工农革命胜利自求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华北事变后又转而建议:“只有国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国各党派各界的总合作才能真正的救亡图存。”这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达到新高潮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形成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局面
2023-06-07更新 | 33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38年4月,武汉举办了抗战宣传周。除了上万人的歌咏游行、十万人的火炬游行外,还有几十个演剧队和几百个口头宣传队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抗战宣传周的举办(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促进了中国抗战形势的明显好转
C.激发了武汉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D.引发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023-06-02更新 | 256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的屯田做得相当突出,到正德五年(1510年)时,云南屯田的产量在全部供应当地的军队开支之后,还有较多的富余。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民生基础,明代才开始采取“改土归流”的政策,把奴隶制下的少数民族从土司王的野蛮盘剥中解放出来,开了清代雍正年间全面“改土归流”之先河。明、清两代,云南地区的物产在官员的大力推动下,得以大量行销内地和国外,为当地人赚取了他们的第一桶金。鄂尔泰在云南设立茶叶局,使普洱茶享誉中外,并走进更多的百姓家中。

——摘编自方铁等《中国西南边疆开发史》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类机构、军队、难民大量涌入云南,粮食和物资需求骤增,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云南边疆的开发与建设,出台各种政策与法规、编制方案、组建机构、设立垦区等,为边疆社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强势动力。与此同时,云南的金融财政一直相对独立,与中央政府关联性较小。但在抗战期间,在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均衡过程中,边疆经济逐步融入国家体系中,通过种种战时举措,国民政府在云南采取了涸泽而渔的政策,几乎动摇了云南刚刚建立起来的经济建设基础。

——摘编自周玲《云南地方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在云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的条件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云南抗战时期经济建设基础“几乎动摇”的因素。
2023-05-25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安宁中学太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3—1936年,伪满重刊《清实录》,日本指派专人对《清实录》逐卷检查,将有碍日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改”,如将“倭”字改成“日”字,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记载大段删除。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打破东亚传统宗藩秩序B.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C.消解隔阂实现东亚共荣D.推动伪满州国史学发展
2023-05-17更新 | 436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物,1937年12月在汉口创刊,1938年在重庆复刊,1947年伪装封面在国统区发行,刊发了毛泽东把脉时局、提出政策的重要著作或言论44篇。该刊意在(     
A.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B.表明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根本路线
C.体现党对宣传战线的领导D.促进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2023-05-14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叶秋海棠”

清末民初之际,学部所编《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对中国版图的想象有这样的描述:“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中华民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新地理》中,延续了“一叶秋海棠”这一意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国政府推动下,除了教科书之外,“秋海棠”也开始广泛出现于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介中,并广为民众所接受。

“桑叶”与“蚕食”

“桑叶”是民国时期另一种对中国版图的想象。1922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法地理教科书》中这样描述:“全部地形好像横铺着的一个大桑叶;再巧不过,中国本是蚕丝的发源的地方”。到30年代救亡话语体系将中国版图抽象为“桑叶”,将日本版图抽象为“蚕”。1938年,在题为《我们不怕鲸吞!我们只怕蚕食!》的抗战漫画中,所显示的桑叶被蚕食掉的中国版图的部分,与当时日军所占领的中国国土的形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抗战期间的教材中,无论国民政府还是边区政府都存在着将中国版图比喻为“桑叶”的做法。

“雄鸡一唱天下白”

新中国成立后,一种新的中国版图想象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将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据《人民日报》1952413日的报道:“西安的少先队员曾指着中国版图的模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庞焕洲说,‘咱们祖国真像一只美丽的大雄鸡’”。而这一宣传极大推动了对这一认知的传播。此外,旧有海棠叶地图中难以突出台湾的地位,而雄鸡地图中,将台湾视为雄鸡迈出去的一只脚。这一解释被成功运用于政治解释之中,并成为大陆与台湾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徐鹏《秋海棠、桑叶、雄鸡与中国》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准确完整,史实运用合理,语言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630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