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7 道试题
1 . 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根本上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
B.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C.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D.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共同抗战
2 . 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一系列议案: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剿匪为副目的,同时并当积极改进,务适于国防之用;陆军应依据常备兵额为有程序的编遣,海军以能供国防上防御为目的;决定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陪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集中全力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C.为应对日本的侵略作抗战准备
D.通过迁都改善中国民族工业布局
3 . “古城遇劫,民族受辱,卅万同胞饮恨去;妇女遭淫,房屋被焚,不尽江水挟泪来。”上述对联反映日本侵略者的重大暴行是
A.旅顺大屠杀
B.潘家峪惨案
C.南京大屠杀
D.对华细菌战
2017-09-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36年1月,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文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秘密派出代下表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安事变推动了时局的转变
B.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C.国民党接受了中共抗日主张
D.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沈阳事变”是向以华盛顿会议条约为代表的战后亚太地区国际体系的首次严峻挑战。……日本的单方面侵略逃脱了处罚,除了受到国联的责难,没有招致各国的联合反对,正如中国的代言人频频哀叹的,日本人选对了时机。关于日本发动“沈阳事变”的时机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苏联正在“勒紧了裤腰带”推进工业化
B.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C.《洛迦诺公约》签订确立互不侵犯原则
D.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市场战激烈
6 .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17-08-28更新 | 569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南京!》的上映曾引起极大的轰动。我们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史证材料应该是
A.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B.侵华日军纂写的回忆录
C.历史专著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D.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2017-08-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抗战期间,大公报在一评论中写道:“此一噩耗,於「七七」三周年纪念之日发表,统帅通电述其战绩,国府明令彰其忠烈,全国军民同胞为之雪涕。将军之死,乃抗战三年以来第一个殉国之大将。”该评论评价的是
A.长城抗战中牺牲的安德馨
B.多伦战役中殉国的吉鸿昌
C.徐州会战的总指挥李宗仁
D.枣宜会战中殉国的张自忠
2017-08-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百团大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
10 .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十四年抗战”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