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的相关稿件。征稿活动由“梦想的中国”和“梦想的个人生活”两个主题构成,“梦想的中国”主题的来稿数量更大,内容也更为丰富。100余名知识分子参与投稿,当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如作家茅盾、老舍,画家徐悲鸿,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柳亚子等。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
(“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 . 文官考试制度作为文官制度的首要环节,对于文官队伍选拔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民国文官制度的初创者。他关于文官考试制度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科举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考试原则蕴含着民主精神,不能将其一概抹杀,需要加以批判继承,因此大小官员都需通过考试来取得资格。二、有些人口才出众却没什么实学,容易通过演讲煽动民众而在选举中获胜;有的人善于思考却拙于表达,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大放异彩。因此还要用西方的选举制度作为补充。三、他提出“五权宪法”的构想,“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其中考试权居于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位置。说其重要,是因为它与其他各权不分高低,平起平坐;说其特殊,是因为它从其他各权中分离出来,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92981日公布的《考试法》中取消女子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将北京民国政府时期应考资格中的“民国男子”改为“中华民国国民”。这一规定,一直延续执行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381028日,国民政府公布《非常时期特种考试暂行条例》,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改革文官考试的“基本立法原则”。长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秘书长的陈大齐曾对国民政府的人才标准和考试科目设置作了详细说明:抗战后,情势变迁,每次举行考试,都有迅速结束的必要,遂简化二试为一试,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合并在一次考试内考毕,不分先后。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的并重,论者谓为兼采英、美两国考试制度之长,亦足为考试制度上的一个优点。据亲历文官考试的汪掁国回忆:“文官考试从其考试科目之内容来看,封建科举的气息少,很大程度上有似欧美、日本的文官考试,所考的多系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与科举时代所取类皆文艺辞章之末,有所不同。这种文官考试,更多的是注重实务、注重才能。”

——摘编自房列曙《抗战时期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设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析抗战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I8世纪中叶开始到1890年边疆扩张结束,美国的“西进运动”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最初的移民中。既有南部的奴隶主。也有北部的土地授机商,但人数最多的还是猎人、矿工、牧民和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部人口越来越密集,土地基本被占用,机会自然也就减少。从密西西比河到太平洋沿岸,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随着西进推进,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农场被建立起来,公路、铁路的建设高潮也逐渐兴起。西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人们要忍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还得时常防备印第安人的袭击。……几乎每一次向西挺进的人流都踩着印第安人的白骨和血迹行进。

——整理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等

材料二       从抗战开始到1939年,随着华北的沦陷和国民政府迁都,大批的国民政府机关单位人员、华北难民、社会团体、北京清华等学校、工厂等大量迁入长沙,虽然只做短暂的停留,但时湖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经济为例,湖南的机械、轻工业和矿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民营工业发达,据统计,战时湖南民营工厂达870家,占大后方战时工厂总数的16.52%,仅次于重庆。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沅陵,辰溪为中心的湘西工业区和以衡阳、祁阳为中心的轻工业区,其中衡阳成为战时后方各省物资的集散地和工商业中心,有“小上海”的美称,是仅次于重庆、昆明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财政金融中心。

——摘编自何多奇《抗战时期湖南人口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西进运动”人口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湖南省的影响。
2023-07-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日本轮船运输业在华发展概况
1875一家邮轮公司开通了每周一次的上海航线。这是该公司开通的首条国际航线,也是面对中国的第一条航线。
1896日商通过设立在上海的大东新利洋行开拓了环绕上海、苏州、杭州的三角内河航线。
1902大阪商船公司开通了从大阪出发,途经上海,抵达中国内陆地区的汉口、杭州的航线。接着,湖南轮船公司成立,航线是从汉口出发的,过湘江抵达长沙。
1907新成立的日清轮船公司吸收了大东轮船公司,湖南轮船公司、大阪商船公司(长江航线)、日本邮轮公司(长江航线)运管至1945年。
193781日清轮船公司关闭了大部分在华办事处,天津办事处仍保留原样。

——摘编自[日]松浦章《近代中国与日本的轮船公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得以运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运行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 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最终走向衰弱和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济深故居,位于广西梧州市。2011年,李济深故居被民革中央定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2012年,被中共广西区委统战部定为“民狭团结示范基地”和民革广西“爱国·同心”教育基地等。下图为李济深故居二层的议事厅。


1937年春,李济深在此召开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各省代表大会,商讨抗日救亡和推动国共合作等问题。1944年成,李济深在此成立南区抗日自治委员会,并多次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在此会晤,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开展敌后抗日。在征得李济深同意后,其警卫队中的中共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使得中共中央倡导的抗日救国理念和活动在当地深入民心。

——摘编自陈水德《抗战时期李济深故居的中共临时党支部》


(1)提取材料中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李济深故居的社会价值。
2023-05-12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侵略相始终的。……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福泽谕吉打着文明论的幌子,认为日本进攻朝鲜和中国是为了推进文明,发动文明战争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极力为对华战争寻找理论根据。日本还有一种怀柔形态的宣传,如19世纪90年代的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强调黄种人与白种人的种族对立,认为亚洲黄种人是单一种族,应该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大东国,实现中国与日本的统一。到了20世纪初,日本通过学术著作的方式,大肆宣扬支那必死论西方列强分割论,认为日本应该独占中国的遗产。日本在全面军事入侵中国后,明确提出所谓对支文化工作要着眼于对中国长期占领与统治。为此,日本派遣文化工作特派员来华,对中国上层特别是知识阶层进行利诱和劝降,对下层老百姓,进行以奴化为目的的奴化教育。他们凭借武力,毁坏或占领中国的新闻宣传机构,扶植和建立自己控制的宣传媒体,通过新闻媒体、情报机构、日语教育、宗教信仰等推动所谓在支文化事业

——摘编自王向远《日本对华侵略的特征、方式与危害》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学者文化人在侵华战争中的作用。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的认识。
2023-04-13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二战初期,无论英国还是美国,都没有把蒋介石当作真正的平等伙伴,也没有把中国视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场。194112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以“完成我等共同抗敌力量之联系与合作”。194215日,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战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
9 . “新时代”一词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国家意识生成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具有政治、社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代”内涵的变化

时间

内涵

20世纪初

君主立宪的“新时代”

1911年前后

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0世纪20年代

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1931年

抗日救亡的“新时代”

1949年

进入“站起来”的“新时代”

——摘编自史宏波、黑波《近代以来“新时代”概念之考辨》


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时代”内涵的变化进行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4-06更新 | 852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叶秋海棠”

清末民初之际,学部所编《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对中国版图的想象有这样的描述:“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中华民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新地理》中,延续了“一叶秋海棠”这一意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国政府推动下,除了教科书之外,“秋海棠”也开始广泛出现于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介中,并广为民众所接受。

“桑叶”与“蚕食”

“桑叶”是民国时期另一种对中国版图的想象。1922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法地理教科书》中这样描述:“全部地形好像横铺着的一个大桑叶;再巧不过,中国本是蚕丝的发源的地方”。到30年代救亡话语体系将中国版图抽象为“桑叶”,将日本版图抽象为“蚕”。1938年,在题为《我们不怕鲸吞!我们只怕蚕食!》的抗战漫画中,所显示的桑叶被蚕食掉的中国版图的部分,与当时日军所占领的中国国土的形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抗战期间的教材中,无论国民政府还是边区政府都存在着将中国版图比喻为“桑叶”的做法。

“雄鸡一唱天下白”

新中国成立后,一种新的中国版图想象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将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据《人民日报》1952413日的报道:“西安的少先队员曾指着中国版图的模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庞焕洲说,‘咱们祖国真像一只美丽的大雄鸡’”。而这一宣传极大推动了对这一认知的传播。此外,旧有海棠叶地图中难以突出台湾的地位,而雄鸡地图中,将台湾视为雄鸡迈出去的一只脚。这一解释被成功运用于政治解释之中,并成为大陆与台湾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徐鹏《秋海棠、桑叶、雄鸡与中国》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准确完整,史实运用合理,语言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622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