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清朝近代企业结构示意图


——根据刘克祥、吴太昌《中国近代经济史》编制

材料二   19391017日,日本特工机关就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在上海外国银行存款情况,写了一份秘密调查报告,名为《登集团特报丙第一号——政府要人上海外国银行预金(存款)调查表》,这些存款主要存于上海的花旗银行、荷兰银行、大通银行、启丰银行、友邦银行、运通银行、麦加利银行等。

序号姓名法币存款(万元)约合美元(万元)
1蒋介石6639809
2宋美龄5230637
3孔祥熙5214635
4陈立夫2400292
5宋霭龄1200146
6合计206832519

——根据《中国四大家族》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这种企业结构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两个角度,论证1939年日本特工机关秘密调查报告的史料价值。
2023-10-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稳派教育)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人说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遂而质疑其真实性。对此,某高中历史研究小组搜寻到下列史料并进行探究。该研究小组的探究(     
A.全面反映了日军在中国的侵略B.表明口述证言皆客观真实
C.说明遗址史料最具有历史价值D.实证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2024-01-3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日方应正视并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史为鉴,消除遗毒,不要重蹈覆辙”。

材料一:1940年10月27日下午2时许,敌机袭鄞(宁波),掷下跳蚤和谷、麦等甚多,11月1日始发现鼠疫病人死亡,此后每日均有新病例发生,多者日死亡9至10人,少者2至3人。到12月6日鼠疫被控制,共流行34天,总计染疫99人,死亡97人。

——摘编自容启荣《浙江鼠疫调查报告书》(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防疫处长)

材料二:《井本日记》为日军中国派遣军参谋本部负责日军细菌战联络实施的作战参谋井本熊男的工作日记。1940年10月7日,该日记有如下内容:“一、奈良部队的情况:(1)运输计6次(其中船运2次),空运当日到达,船运约需6日;(2)攻击次数,共6次,跳蚤1克约1700只。(3)等待效果判定(密探);(4)决定在杭州测定气象等情况,并将其移到当地,不得使用降落伞(只对宁波)。”

——摘编自《井本日记》(第10卷)

材料三:1949年12月25日,战犯原731部队军医少佐柄泽十三夫在伯力法庭的供词说:“……1940年下半年,我奉直接长官铃木少佐的命令,要准备70公斤伤寒菌和50公斤霍乱菌。……石井将军正准备率领一个特别远征队去用细菌反对中国军队……我执行了这个命令。同时,我从第二部人员方面听到,第二部内为石井将军远征队培养了5公斤染有鼠疫的跳蚤,以便用去散布鼠疫。”

——摘自前苏联《伯力审判材料》

依据材料,请指出运用文献史料论证历史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论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3年4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汇报说:“(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日军1855部队)生产跳蚤100克,(需要)老鼠1000只,12月末可以生产100公斤(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补充供应。”这则史料(     
A.可说明沦陷区内暴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华北事变”爆发的缘由
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反映了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著名文史专家傅斯年通过调查研究,在1932年11月出版的《东北史纲》中指出“人种的,历史的,地理的,皆足说明东北在远古即是中国之一体”,有力驳斥了日本“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妄论。这表明当时(       
A.日本妄图实现满蒙自治B.文史研究有爱国主义倾向
C.日本篡改历史不得人心D.文史研究以实物史料为主
2024-05-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摘自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松涛口述证言:

三台洞的大屠杀是我在江这边亲眼所见。虽然当时只有十几个日本鬼子,是从燕子矶过去的,但他们打死的人不计其数。这些日本鬼子先用机枪扫,接着又用刺刀戳……1938年,我有一次去下关卖柴,日本兵拿中国人开心,用刺刀戳我的头,我当时血流满面,到现在头上还留有伤疤。


材料五   在谷寿夫部队驻南京之期间内,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石观音、下关草鞋山等处,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摘自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判决书

材料六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没有30万人”“埋葬数之多不过1300到1500具”“城内埋葬数至多为623具”。

——摘自东中野修道《南京大屠杀的彻底见证》


(1)史料根据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请以此标准对上述史料进行分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六的论定哪一个更可信,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史料运用中应坚持的原则或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面是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对日本731部队在撤退之前毁灭罪证时的场景的描述(局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那座利用特殊钢材和近50 公分厚的水泥墙盖起来的特设监狱,十分牢固……部队人员拿着铁镐和铁锹走进特设监狱单人牢房的一刹那,都吓得呆立不动了……他们发现在单人牢房墙上闪耀着黑紫色的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每个字约为 20厘米见方。监狱里根本无法搞到笔墨,一看便知道那是用鲜血写成的。一个个黑紫色的字迹,像高压电流般地冲击着这些慌忙进行战败处理的731 部队人员的大脑,使他们麻木了
A.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有效证据链B.印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C.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了历史解读D.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年,教育部对全国教材进行了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包括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局部抗战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王建学教授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二   至于在社会上,由于日本学界的主流研究坚持认为:第一“七七事变”是一次偶发事件,是蓄意制造的;第二“七七事变”的第一枪并不是日本军队打出来的。有的研究甚至称是中共打出来的,甚至煞有介事地说刘少奇领导的游击队打出来的。

——日本村野出版社《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日军于193777日,在宛平县发动的一场侵略袭击。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378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课程教科书》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变化的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三观点有何不同,他们的观点为何不同。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大国复兴提出几点你的建议和想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翦伯赞在《历史哲学教程》中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宣扬我们的祖先,而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放在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种种侵略史观的批判、对中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英雄的讽歌,以及对那些卑躬屈膝、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的谴责”。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社会形态说,同时紧密结合中国自身历史特点,把中国历史演变当作有规律的过程来把握,以翔实的史料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并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内在的规律性。郭沫若在谈到这时期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时公开宣称:"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队伍和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以至有人惊呼:"今日研究社会科学者,已多趋于唯物派一途"。当然,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也出现了一种以古喻今、以古人古事说今人今事、把历史和现实简单类比、一概否定统治阶级的活动等实用主义的倾向。到抗战后期,史学研究者开始自觉加以纠正,使自己的史学研究更加实事求是。

——摘编自陈前《论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

材料二   戴逸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尊重历史事实,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论断是可以修改、可以补充的,但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长青的。"2005年,在《经济—社会史评论》座谈会上,齐世荣、侯建新、马克盎等学者谈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的考察,如果在世界历史的大的坐标系内进行的话,就有可能看得更加清楚"。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摘编自侯云灏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表现。
2023-04-1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在20世纪80年代撰文指出:“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还是日本法西斯确实犯下的滔天罪行?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田中正明以未公开的《松井日记》和200人以上的“证词”为依据,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文。随着日本否认侵略,美化战争,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其中包括原日军中佐太田寿男所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日本也发现了参与血洗南京的第十六师团中将师团长的阵中日记,其中叙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二   自那以后直到现在,在差不多十年时间中,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又不断被发现,其中主要的有: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波茨坦分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包括当时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西门子洋行经理、英国记者、美国牧师目睹的日军暴行,共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马吉牧师避开日军耳目摄制的日军暴行记录片。这部记录片长达半个多小时,为迄今保存的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原始动态画面。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材料三   在日军占领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城内和附近地区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的总数超过20万。这一估计并不夸大其词,而是可以通过埋尸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证据加以证实的。

——摘编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材料一出现的两类史料哪一种更具有说服力?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史料有哪些类型?依据这些史料能得出什么结论?
(3)把材料三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对证明南京大屠杀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史料,说明在史料运用时要坚持哪些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