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从2014年开始,我国有了两个新的法定纪念日一9月3日和12月13日。这两个纪念日
A.与上个世纪的十四年抗战有关
B.与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有关
C.与建党、建军、建国有关
D.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
2 . 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公告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事变推演的经过,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书》的发表,标志中国政府正式进入抗战,实现全国抗战。促成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的最直接因素是
A.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东北
B.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
C.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D.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3 . 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根本上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
B.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C.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D.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共同抗战
4 .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17-08-28更新 | 569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2017-08-04更新 | 3059次组卷 | 5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已取代阶级矛盾
B.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拉开了序幕
C.阶级矛盾缓和国共实现全方位合作
D.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7 . 1936年,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文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派出代下表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以上现象的正确理解是
A.民族危机促使国共两党寻求合作
B.西安事变加快了国共两党合作步伐
C.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D.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是迫于全国抗战压力的无奈之举
B.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
C.反映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心态
D.是基于现实状况作出的合理决策
9 .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②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
④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6-11-27更新 | 180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