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材料体现出
A.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B.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
2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19-01-30更新 | 546次组卷 | 88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一中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31年10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长,与夫国家人格之存亡也。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材料反映了蒋介石
A.注重激发民众抗日的民族精神
B.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找借口
C.认为当时中国不具备持久抗战的条件
D.顺应人民抗战要求并积极备战
4 .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C.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折射出了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