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下图可以推断,国民政府(     

1937年2月,蒋介石制定《本年政策》,提出“妥协内外各方,专力对倭”,同时更前所未有地提出“开放党禁”“开放政党政治”等内容。

1937年12月21日蒋介石日记云∶“与共党代表谈组织事,此时对共党应放宽,使之尽其所能也。”

A.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B.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
C.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D.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2022-11-03更新 | 480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3 . 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D.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
2020-07-28更新 | 381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如图是一张日本学校教科书中的图片。日本教科书对这幅图片的解读是: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一个日本士兵从战火中抢出一位老大娘,携带她迅速逃离危险地带。历史不容篡改,下列“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判决书
B.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程瑞芳的日记本
C.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和幸存者证词
D.侵华日军自拍的在南京屠杀平民的照片
7 .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8 . 20世纪30年代初,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华东地区
10 .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下图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抗战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