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身上标着“China”的人一半身子已被一只身上标着“JapGrab”的老虎吞下,他跟老虎比划着,说“好啦,我同意,不过只能吃到这里!”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讽刺不抵抗政策B.号召国共合作抗日
C.争取国联的调停D.抗议日本侵占北平
2 . 1937年12月,陈毅来到舍会山(位于安徽和江西交界处),传达中共中央决议。随后国共双方经协商达成了舍会山协议。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此协议内容的展板,这一协议(     
舍会山协议
国民党当局停止向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应通行无阻。
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的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
释放一切政治犯。
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停止对当局的敌对行动。全部给养可以自由买卖。
A.说明国民党积极促成了国共合作B.推动了江南红军的力量不断壮大
C.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2023-12-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文官考试制度作为文官制度的首要环节,对于文官队伍选拔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民国文官制度的初创者。他关于文官考试制度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科举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考试原则蕴含着民主精神,不能将其一概抹杀,需要加以批判继承,因此大小官员都需通过考试来取得资格。二、有些人口才出众却没什么实学,容易通过演讲煽动民众而在选举中获胜;有的人善于思考却拙于表达,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大放异彩。因此还要用西方的选举制度作为补充。三、他提出“五权宪法”的构想,“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其中考试权居于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位置。说其重要,是因为它与其他各权不分高低,平起平坐;说其特殊,是因为它从其他各权中分离出来,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92981日公布的《考试法》中取消女子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将北京民国政府时期应考资格中的“民国男子”改为“中华民国国民”。这一规定,一直延续执行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381028日,国民政府公布《非常时期特种考试暂行条例》,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改革文官考试的“基本立法原则”。长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秘书长的陈大齐曾对国民政府的人才标准和考试科目设置作了详细说明:抗战后,情势变迁,每次举行考试,都有迅速结束的必要,遂简化二试为一试,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合并在一次考试内考毕,不分先后。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的并重,论者谓为兼采英、美两国考试制度之长,亦足为考试制度上的一个优点。据亲历文官考试的汪掁国回忆:“文官考试从其考试科目之内容来看,封建科举的气息少,很大程度上有似欧美、日本的文官考试,所考的多系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与科举时代所取类皆文艺辞章之末,有所不同。这种文官考试,更多的是注重实务、注重才能。”

——摘编自房列曙《抗战时期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设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析抗战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40年10月至次年5月,兴亚院青岛出张所(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多田武雄向伪市公署“赠送”日文图书1677册,并出资“援助”编辑《小学儿童日本语作文集》,所赠图书全部被分派到伪政权设置的图书馆、新民教育馆和市区各中小学。日伪政权此举意在(       
A.颠覆抗日民主政权B.提高青岛国民教育水平
C.借助文化手段侵华D.消弭根据地人民的反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30年代,《时代漫画》刊载了《东亚国际球战中华队员人选蠡测》(图)的漫画,并配以文字:“我国球员人才辈出……不过以前大都是国内球队的友谊练习,胜的固不足以言勇,败的也不能说是耻辱。现在呢,由自己练习进而到国际比赛了。”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从1至11:宋哲元 阎锡山 蒋中正 冯玉祥 韩复榘 李宗仁 何应钦 蒋光鼐 蔡廷锴 张学良 陈济棠
A.国民党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状况
C.人民企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D.中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
6 . 以黄河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中有“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词,家喻户晓。这一作品创作于(  )
A.大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是中国近代一幅名为“工农红军民族革命战争与义勇军的斗争联合起来”的漫画。此时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D.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日战争
2022-01-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长城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19354月,田汉、聂耳创作)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概括说明明长城的主要作用。
(2)材料二中“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意指什么?结合从“有形长城到无形长城”,从“血肉长城到钢铁长城”的经历,谈谈你对长城精神内涵的理解。
9 . 关于十四年抗战中的某次战役,埃德加·斯诺评论说这次战役“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永久不可逆转的影响。它使中国许许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国团结一致进行爱国斗争,中国就是不可战胜的.....最终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与他的‘最凶恶的头号敌人'妥协,共同抗日。"符合以上评论的是
A.淞沪会战B.长沙会战C.武汉会战D.淞沪抗战
2021-07-29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10 . 1932年11月,中国第一大刊《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向社会征文。这些征文中多次提及“民族”“阶级”“帝国主义”“日本”“计划”等关键词。这次征文活动
A.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B.推动了各界政治立场趋同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2021-04-26更新 | 70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6月考前冲刺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