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历史事件示意图。该事件标志着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D.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 . “长征”的变化

历史——是事实,又是解释。观察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1)根据图一,描述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
(2)毛泽东曾在遵义会议上说长征“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这种审视历史所运用的视角当是
A.延续与变迁   B.量变与质变   C.目的与手段   D.内因与外因
(3)1935年,朱德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第一次提到“长征”一词,他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中将“长征”译为“Long March(直译为:长途行军)”;而国民党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一直将中共的长征诬称为“西窜”。你如何看待各方对“长征”表述的差异?
(4)观察下图,如果要为此图拟定一个主题,在下列四项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哪一个?简述理由。
①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②抗日救亡运动示意图
③日本全面侵华示意图   ④东北抗联斗争示意图

图二
(5)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结合题两幅地图中的信息,概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2022-04-30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某时期的“中日攻防示意图”(局部)。对该图所反映史事陈述正确的是
A.日本步步进逼,蓄意发动“华北事变”B.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C.八路军成功设伏,取得平型关大捷D.李宗仁率军血战,围歼日军一万余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观察下面知识结构示意图,按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处应填入的是
A.伪满洲国建立B.七七事变C.百团大战D.一二·九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