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社会各界达成抗日共识
B.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C.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2023-01-15更新 | 293次组卷 | 49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课精练(统编版)
2 . 习近平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时期或节点


注:C时期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1)时代是出卷人,不同时期有不同任务。请分别写出年代尺中A、B时期的主要任务。
(2)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请分别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材料分析,党的奋斗历程对新时代做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有哪些启迪?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明确宣布实行“五族共和”。民国建立后成立的“中华民族大同会”在其电文中号召:“鉴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域,共谋统一。”《共和国历史教科书》强调:“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轻。利害与共,痛痒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至此,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形成的“自在的民族实体”,开始发展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

——摘编自郭盛民《“五族共和”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32年,明确以“民族复兴”为办刊宗旨的《再生》《复兴月刊》等杂志先后在北平、上海创办,《东方杂志》《独立评论》《大公报》等报刊也纷纷以“民族复兴”为话题刊文,认为“民族复兴”是从目前的落后、衰落状态中走出,恢复世界强国的民族地位,恢复文化古国的灿烂辉煌。当时还出版了一些围绕“民族复兴”这一主题的书籍,如吴庚恕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政策与实施》,张君劢的《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王之平的《民族复兴之关键》等。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复兴”的话语和观念很快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也为国共两党高度关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民国初年相比,20世纪30年代民族观的发展,并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国共产党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2022-12-03更新 | 3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6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中提出了“推行国难教育”的教育方针。“不专限于学生,而要普及工农兵学商”、“不是形式化、机械化、千篇一律的军事训练,而必须能够多方面的适应每一个人的社会本质和职业任务”。这一教育方针(     
A.适应了时代任务的需要B.表明国共关系发生根本转变
C.有利于中央苏区的建设D.响应了民众全面抗战的呼声
2022-11-27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6 . 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公告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事变推演的经过,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促成国民政府“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的直接因素是(     
A.日军侵略东北三省B.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全国各地,从上海到北京,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和禁止与日人进行交易的杯葛(Boycott的音译,意为‘抵制’)运动。”这一局面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15年B.1931年C.1935年D.1937年
9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以对立党派实现政治妥协而载诸青史的一个范例”,自此内战得以停止,中华民族受益。这一“范例”反映了(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伟大意义B.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发表顺应民心
C.国共搁置争端以挽救民族危机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取得重大成就
2022-11-14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革命的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这份决议表明(  )
A.民族矛盾逐渐上升B.革命统一战线即将建立
C.“左倾”思想得以肃清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