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一日”

陈子展从沪江大学授课回家,午睡醒后读报,有感时局作《长城谣》一首。一个巡捕一觉醒来,离上班应卯只差15分钟,来不及梳洗,赶紧离开亭子间,皮鞋在后门口与红漆马桶发生冲突。

苏州河畔,一个圈子里传出一位卖艺人老练流利的急白:“嗳,来格哉,来是一个大老板,䑢空奖券中头彩;坐汽车,吃大菜,洋行星厢做买办,政府里厢做大官。”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卖晚报的小孩喊着:“Evening Times!”

某校礼堂,训导主任训话:“为准备会考电灯现在每天迟一小时关,可以多看些书”。

午后两点,包天笑在参观他儿子创办的新生化学工艺厂——第一家生产国货医用橡皮囊的工厂。华商纱厂工人方根宝一天工作16小时,到了睡觉时耳朵里还响着轰轰的机器声。

——摘编自施康强《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一日”中上海的众生相并作出合理解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1月,《东方杂志》在第30卷第1号以《新年的梦想》特号专刊的形式对“梦想的中国”来稿进行刊载。

材料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次(“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提取材料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新时代”一词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国家意识生成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具有政治、社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代”内涵的变化

时间

内涵

20世纪初

君主立宪的“新时代”

1911年前后

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20世纪20年代

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1931年

抗日救亡的“新时代”

1949年

进入“站起来”的“新时代”

——摘编自史宏波、黑波《近代以来“新时代”概念之考辨》


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时代”内涵的变化进行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4-06更新 | 852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1-07-16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长岭县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日本思想界代表人物对华态度


——据尹晓亮《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对华行动选择》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日本思想界的中国观,并对此进行合理解读。
2021-04-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日本思想界代表人物对华态度

代表人物对华态度出处
内藤湖南表面上主张“中国统一论",却将满、蒙、回、藏地区排除在中国之外……就中国的治理问题,他提出了“国际管理论"与“放弃国防论”……他还提出了“日本对华使命论",强调日本的优越性杨栋梁《民国初期内藤湖南的“支那论”辨析》
胜海舟对于甲午战争等……存在默许、赞同的一面:其倡导的“亚洲联盟”不外乎是一种日本利益至上的策略型联盟;其将清末中国比喻为“尧舜政治"的做法……只是对中国的“讽刺”和“揶揄",乃至侮蔑与轻视刘岳兵《胜海舟的中国认识一兼与松浦玲先生商榷》
北一辉在“中日军事同盟”的构想中,直接提出了联合新兴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中国的部分领土亦被当作争夺的对象王美平《辛亥革命时期北—辉的对华观》
吉野作造对“满蒙权益”中的核心问题持有坚守态度。“九·一八”事变时,从“日本民族生存的必要性”角度,诠释日军侵略行径的“合理性”赵晓靓在《吉野作造的日本在华权益观》

——据尹晓亮《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对华行动选择》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日本思想界的中国观,并对此进行合理解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利时】艾尔热《丁丁历险记蓝莲花》(1934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针对该漫画设计提取两历史信息,并分别进行解读。(信息来自材料,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020-02-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3年,《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请任选其中两首中国国歌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根据习近平讲话精神,官方提出“14年抗战”概念,取代“8年抗战”的传统说法。


解读材料,提取一个关于抗日战争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至少提出两点理由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