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1 道试题
1 . 此处是“华北抗战的堡垒”之一、是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又是联系华北、东北、华中根据地的枢纽。它牵制、抗击和消灭了日本法西斯的大量兵力,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此处”最有可能是(     
A.井冈山根据地B.晋察冀根据地C.陕甘宁根据地D.山东解放区
2024-02-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根据地围绕中心任务,创作了《反维持》《捉汉奸》《我们都是神枪手》《左权将军》《我们在太行山上》等大量革命歌曲,印发给小学作为歌唱教材,先让小学生学会,然后回家教给全家。这表明,民主根据地的音乐教育(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B.成为根据地的工作重心
C.传播形式趋于多样化D.契合了民族战争的发展
2024-02-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抗战初期,边区银行发行“边币”,但在流通中仍主用法币。国民党借机搞法币贬值,稀释边区人民的劳动成果。此后,边区政府集中区域内的法币换购国统区物资,再将物资有计划的投向边区市场,并控制“边币”发行量和禁用法币。边区政府此举()
A.统一了国内货币的发行B.标志边区金融工作的完善
C.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D.解除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24-02-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太原会战后,几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新四军以“敌进我进”的超常胆略逆势而上,陆续开赴华北、华中等敌占区,构成了中国抗战的一道奇特景观。这一“奇特景观”(     
A.违背了游击战的基本原则B.旨在保存人民军队的实力
C.扭转了中国抗战不利局面D.为中国抗战开辟了新战场
2024-02-05更新 | 3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训练(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符号的历史演变

1922年受苏俄国家理论的影响,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自由统一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追求的“新中国”国家目标,由于已有“中华民国”的存在,中国共产党并未提出新的国家主张。
1927年中共五大提出要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权同盟,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及反叛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联盟,“建立新的自由的中国”。
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崭新的“苏维埃新中国”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概念设想走进全面实践之中。
1937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民主共和国”在实践中逐渐被“三民主义共和国”所取代。
1945年中共七大在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基础上,又加入了“各民族自由联合”,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更加明确和成熟。
1948年“三民主义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已难满足现实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概念,成为中国革命的新指向,不久又提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概念。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就其“新中国”国家概念给出界定,“新中国”符号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以“‘新中国’符号·中国政治道路的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雇农、苦力、劳动贫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材料二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中共中央西北局提出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分歧,党外民主人士李鼎铭首先发言,有一些中间人士政府委员赞同他的意见,但与会多数政府委员不同意其意见,纷纷发言,坚持尽力维护佃租农民和借债人的权益。经过民主协商,文件吸收了李鼎铭等人的意见,并顺利颁布实施。

——摘编自李维汉《回忆与研究》等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解决“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问题,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导致近代中国农村衰落的封建土地制度问题,此后则通过农业合作化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取消农业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加持下,农村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钱宁《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的土地政策。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的制度探索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指导土地改革的法律,并分析该法律实施的意义。列举改革开放后国家为农村发展采取的政策。
2024-02-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选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1939年至1943年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军团的生活水平指数(以1939年的生活水平为基准)。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100%88%84.2%96.33%125.5%
A.国民党解除延安经济封锁B.日本侵略者结束三光政策
C.双减双交提高生产积极性D.大生产运动丰富物资供给
2024-01-31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第一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所示货币券的发行(     

A.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B.阻止了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掠夺
C.巩固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与稳定D.利于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推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常驻参议员和政府委员时,候选人中中共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著名共产党人谢觉哉、王维舟等18人立即要求退出竞选。结果中共党员仍然多一名,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让给了党外人士。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30年间的上海:到处是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挤来挤去;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牌声以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微地散发着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无数乞丐及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里弄里,家庭主妇们倒洗马桶的声音和生煤球炉子的青烟以及横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使里弄显得狭窄、杂乱和压抑。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34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45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日记中写到:当地老百姓衣服整洁,乡村来的妇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没有发现绅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装束的女子,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在街上没有看见过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024-01-29更新 | 343次组卷 | 6卷引用:新“九省联考”完全解读江西历史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