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劳动模范评选制度起源于陕甘宁边区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1939年,边区政府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督导民众生产运动奖励条例》等,对在生产运动中取得重大成绩者予以奖励。1940年至1942年,每年都开展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活动,三年里,在工厂、农村、政府机关和军队中涌现出吴满有、赵占魁、刘建章和李位等近千名劳动英雄。在生产运动高涨的地方,劳动英雄已成为群众第一个尊敬的对象,而二流子却受到群众普遍的鄙视19451月,毛泽东对劳模这样评价: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摘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材料二:

50年代初期

1950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建国以来的首届劳模大会,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革命战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

1956年开始

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一时期的劳模人物中工人阶级占大多数,农民所占比例相对减少。

1978年至今

1982年,国家将奖励劳模写入宪法。1989年后国务院规定基本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直延续至今。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第一次将劳模人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示。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奖励了来自不同行业和国家的110位优秀代表。

——郭莹《建国以来中共劳模评选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劳模评选的目的,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劳模评选制度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1月,中央采纳了开明绅士李鼎铭等人联名提出的《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议案,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边区政府先后两次召开政务会议,讨论贯彻执行精兵简政及其方案问题,决定设立边区“编整委员会”,具体负责边区各级行政组织机构的精简裁并及人员编制等工作,并初步确定了各机关、部队、群众团体裁减人数,以及相关部门的调整、精简问题,向各厅、院、处和各专署、县府发出决策部署。边区机关率先示范,迅速展开行动,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始精兵简政。各抗日根据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开展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精简,历时2年多,至1944年基本完成。

——摘编自刘征徐亚涛《“精兵简政”的提出与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特点及作用。
2023-11-18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探索和实践,是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建立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193111月,全国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产生了中央政府。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强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11个省建立了大小15块革命根据地,人口约1500万。工农民主政权在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

材料二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进行的第二次探索和实践,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基本的制度架构。陕甘宁边区是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政权体系。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地方政府,它承认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19457月,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共建立了民选县政府709个,专员公署104个,边区政府4个,行政公署24个。抗日民主政权是按照中国国情和革命特点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政权模式,“根据地内很好地推行各阶层联合的民主政治,推行“三三制”等,具有全国性和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足以影响与推动全国,特别是战后的民主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苏维埃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华苏维埃政权相比,抗日民主政权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4-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以下是一位山西太原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

四月二十日 (5月19日)

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 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

四月二十七日 (5月26日)

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

七月初一日 (7月27日)

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 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

1939年

二月二十七日 (4月16日)

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邀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

三月二十七日 (5月16日)

“攻剿”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行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

——据刘大鹏遗著   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

(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

(1)任选材料中的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据此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
(2)日记中有很多关于“红军”攻击日军的“传述”“传言”,你如何看待这些“传述”“传言”的史料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权利的。

——摘编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

材料二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1941年11月)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有精神病的人和依照法律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除外。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三则材料中关于选举权范围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选举权范围变化的意义。
2024-01-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大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东方诸经济落后国的运动,若不得贫农群众的协助,很难成就革命的工作。”他已经认识到:“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之基础,农民至少占全国人口60%以上,其中最困苦者为农民中占半数之无地的佃农。”

——摘编自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共相继制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县土地法》《土地问题决议案》等,对土地革命的一些具体政策做出规定。到1931年春,苏区中央局发出通告,明确规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由此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且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土地改革方案。

——摘编自梅黎明《峥嵘岁月—井冈山斗争与中国革命》

材料三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提出:一、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应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二、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故于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以便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摘编自赵鲲《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百年回顾与启示》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改革开放简史》

(1)解释材料一中“若不得贫农群众的协助,很难成就革命的工作”。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井冈山时期和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异同。
(3)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明确指出了包产到户的效果,打消了一些人的担心。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论断的史实依据。
2023-11-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5月,西北办事处颁布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设立了“边区选举委员会”。《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中规定了一些选举原则,根据选举条例的规定,凡是居住在陕甘宁边区境内、截止选举之日年满18周岁的人民,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群众在选举候选人的时候是自由的,不受他人影响,想选谁就选谁;选举时,当场投票,当场公布结果,而不拐弯抹角;在选举中,所有选民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阶级一律平等。选举委员会提前还做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制作各种标语,如“人民是政府的主人”“不让一人站在选举之外”“选举是保卫边区的法宝”等,充分说明了民主选举的目的和意义。

——摘编自邹燕、张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的探索》

材料二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民族的独立与实现国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政治发展而言,新中国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摘编自柳建辉《新时代的政治建设简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的选举原则,并分析边区政府民主选举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2024-01-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决边区抗战物资的大量需要与根据地落后生产物资的缺之之间的矛盾,解决农民迫切需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矛盾,1937年10月1日,陕甘宁边区银行在延安成立,被边区军民亲切地称为“窑洞银行”。1938年,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发行“光华券”,作为法币的辅币,同时流通于边区市场,用于日常找零。1941年后仅两年时间,边区银行的贷款业务就有了很大发展,贷款种类也有所增加,主要包括财政性放款、生产建设放款、商业贸易放款以及其它放款。边区银行及时针对各类放款业务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延安民众普遍传唱一首《农村贷款三大纪律入项注意》歌:农村贷款大家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得注意。第一反对包办耍私情,民主讨论群众来决定。第二贷款数字要公布,区乡负责不许打埋伏。第三到期保证要收回,有借有还年年有贷款。1946年7月以后,边区银行依据“争取和,准备打”的总方针,拨出4至6亿元券币,办理各种农、工业及合作事业放款。

--摘编自间秋池《陕甘宁边区银行的金融实践与历史贡献》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创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银行运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历史贡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毛泽东立即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同时期“鄂豫皖,也贯彻六大的决议精神,制定土地纲领和政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到1930年夏,分布在……等十多省的一百多个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进革命,从而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革命战争获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正如毛泽东所说,才能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白竹林、胡克洋《抗日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比较》

材料二 在重庆谈判和后来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间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进攻解放区并抢占一些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对于蒋介石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中共十分重视人民军队的兵源补给问题。在广大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以保证人民军队的兵力之源,为以后的战略决战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王金领《试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立后,边区体育运动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锻炼身体,好打日本”成为军民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每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战士、学生、工人和机关干部都成群结队地跑步、做集体操。夕阳西下,山坡沟渠和延河两岸的球场上、空地上都是锻炼的人群。人们将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进行改造,创造出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方式,包括新秧歌、抓汉奸、投弹、送信、打骑兵等。限于条件,当时的场地和器材大多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但军民的锻炼热情却丝毫不受影响。边区政府要求小学生每天爬山一次,学习山地战的简单方法,使学生在某种环境下,可以配合游击队的行动。1939年,边区政府强调“加强各学校的军事化与课外的抗战动员活动,养成每一个学生在读书时期都是抗战中的战士,能同时在社会上更多地推动抗战动员,增加抗战力量,能在战争环境中到后方直接帮助军队的抗战工作。”在中央军委与各级部队首长的领导和关怀下,军队体育运动也得到广泛开展。

——摘编自王增明《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反映出的边区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影响。
2023-12-29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III)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