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创作于1943年的漫画作品《减租会》。画面中,一群农民与一个地主正在展开激烈的争论。画面中所呈现的史实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这一时期
A.新型土地制度的建立B.农民阶级的积极斗争
C.中共土地革命的影响D.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2 .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政治制度在各国实现社会治理这一基本职能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17879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没有人触动奴隶制,人们知道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也保护了奴隶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他们向西方学习,以西方制度为参照系……维新派一方面开民智,造舆论,大肆宣扬变法的必要和合理……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康氏公然宣布历代所尊奉的“古文”经典,都是刘歆所编造的“伪经”。此论一出,实乃思想界的“一大飓风”,动摇了正统派的根基。另一方面连续上书光绪皇帝,并争取到光绪皇帝下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颁布诏令。顽固守旧派宁愿对侵略者妥协投降,对变法维新派采取流血镇压的手段,谭嗣同也只有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来回应。

——摘编自张立文《论戊戌变法时代精神的精华价值》

材料三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进行第一次道路和制度设计的时期。在新民主主义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对民族复兴进行了制度设计。在政治上,构建起党领导的多阶级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国体和政体制度,体现出制度上的巨大包容性;在经济上,构建起公有经济为主导的、包含多种经济成分在内的经济制度,体现出发展上的巨大包容性;文化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构起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制度,体现出对“意义世界”创造的巨大包容性。

——摘编自任晓伟《延安时期在中共领导民族复兴百年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宪法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诏令”颁布的时间,并请选择阐述:①维新派“开民智,造舆”的主要途径及其作用。②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从“以西方制度为参照系”的角度,指出变法失败之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制度选择。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述抗日根据地在设计政治制度时所体现的“巨大包容性”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2-01-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量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   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迁徙之自由权。除司法系统及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其职务外,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加以逮捕、审问或处罚,而人民则有用无论问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40年代政权建设的性质,指出40年代的创新之处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19458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1025日台湾光复。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1)材料一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2)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罄竹难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举两例)
(3)对于日军侵略,中国进行了全民族的殊死抵抗。请写出2个重大战事的名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个)。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全面吗?试简要分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41年初,王震将军率3597000多将士进驻延安南部的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王震将军等旅团首长不仅走遍南泥湾地区,还多次开会研究开荒屯田方案,集思广益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形成指导思想: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大家动手,各尽所能。在组织领导上以旅首长、供给部长、各团首长组成旅生产委员会,负责领导全旅生产自给运动。为了配合三五九旅南泥湾开荒种田,老百姓出粮出物出力,手把手教战士纺线、打铁、缝补衣服等,各尽所能,献计献策,竭尽全力,积极参与运动中。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的四年,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浴血奋战,“一把镢头,一支枪,誓死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响彻南泥湾、响彻全中国,把昔日“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三五九旅将士在南泥湾地区用鲜血和汗水创造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内核的南泥湾精神,成为我党、我军永葆本色、持久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

——摘编自马杰《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泥湾由昔日“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泥湾精神的内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行地区历来贫困落后,又面临着日本侵略者长期残酷的掠夺、封锁和军事进攻,经济受到极度摧残,边区的财政经济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邓小平从太行根据地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财经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在各项生产事业上,实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建设方针;提出厉行节约,实行生产和节约并重的原则;全面实行统筹统支,严格财政纪律,杜绝挪用公款公粮现象;规定一切机关、部队均不得直接向人民筹粮筹款,所需经费由政府供给;经济生产事业上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同时放手让下面自力更生,允许以相当的收益归各生产单位所有;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推广“责任制”,组织军队支援群众生产,建立各种互助合作组织等。

       ——摘编自任敬东《邓小平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在太行根据地实施财经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在太行根据地实施财经建设的影响。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主力量和人民大众为争取民主权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

材料一   下图:农民们正慎重地投豆选举自己信得过的干部。


材料二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治权利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结局如何?原因是什么?
2021-09-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3章解放战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商业贸易中,牙商有沟通市场、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被称为“商人中的商人”。但亦有垄断市场、操纵价格、欺行霸市、随意索取佣金的投机行为,阻滞了边区贸易。19389月,晋冀豫区党委在制定财经政策中,专门提出了“取消包税牙行,由自己办理(牙税)”。政策实施后,牙商实际上并未从市场上消失,纷纷转入地下。随着敌人的经济封锁加剧,根据地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加强对敌经济斗争,根据地着重活跃商业贸易和恢复经济秩序。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地政府认识到取缔牙商,强调直接交易是不可能的,对经济恢复与建设亦是不利的。1942-1943年根据地制定的经济政策中不再含有取缔牙商的相关内容,允许牙商向集市管理委员会登记后,凭证件在集市上交易。

——张彦台《取缔与改造: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牙商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牙商政策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牙商政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战场。二者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但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是决定一切的。两个战场的配合是主要的,从整体上和抗战全过程来看,中国是在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战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两个战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战场的关系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战场的局面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10 . 图1、图2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期革命活动区域示意图。阅读地图信息,回答问题。

图1

图2

(1)比较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和抗击对象发生的显著变化并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原因。
(2)在图2的根据地中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分析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
2020-08-0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