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史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千米,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

——摘编自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史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摘编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2)根据史料二,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3)史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023-09-15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3课学习讲义
2 . 批驳与辨析

材料一   《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1931924日)中有以下言论:

918日夜半发生了在奉天附近一部分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的事件,以至引起双方冲突。’

919日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已经决定极力防止上述事态扩大的方针……政府对于满洲(指中国东北)毫无领土欲望。”

材料二

序号史料来源
日军参谋本部军官桥本欣五郎写道:“(关东军)预定于(1931年)928日举行(军事行动),没有特殊理由不许改变。后因消息走漏提前10天,改为918日。”《桥本大佐手记》(1935年记
九一八事变的策划和参与者花谷正回忆:“(1931918日夜,河本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中国军队的军营),一边选了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
193192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鉴于驻朝鲜军既已出动的这一事实(指21日驻朝日军越境进攻辽宁和吉林),结论是承认此事。既已承认事实,内阁决定支付其经费。”【日】关宽治《满洲事变》
919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沈阳、安东、营口、抚顺、海城、凤城、辽阳、本溪、盖平、复县、四平街,占领吉林的长春;
920日至23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昌图、辽源以及吉林的吉林市、敦化。
陈觉《“九一八”后国难痛史资料   》(1932年)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史实,对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谎言进行批驳。

材料三   1940年日军大将阿部信行写道: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但是共产党的力量却延伸到中国各地,一举手一投足都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命运,共产党无论何时都主张对日抗战,阻挡了日本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路”,因而成为所谓“东亚新秩序”的头号大敌。

1944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研讨所谓中国形势时,提到了“中共以毛泽东名义”提出的持久战“三阶段论”,不得不承认中日战争“大体上是沿着上述阶段过来的”,并且认为“中共必然实施大反攻的概率很大”。

19431944年日本天皇的弟弟考察中国战场后,对侵华日军高级军官发表讲话,列举了日本军人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给中国的抗日宣传提供了事实根据”,特别指出共产党的军队“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

(2)辨析材料三中的史料,并说明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2024-05-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主张与抗日行动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一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围绕主题,任选至少两则史料,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2023-0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常驻参议员和政府委员时,候选人中中共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著名共产党人谢觉哉、王维舟等18人立即要求退出竞选。结果中共党员仍然多一名,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让给了党外人士。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 . 材料一   民主洗礼——政党政治的历史影响史料二武昌起义前,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3100多个。到1913年底,国内新兴的公开党会团体682个。民国初年,我国…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共4200万份。时人评论“中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政党活动之勃兴时代也就到来了。

——摘编自叶美兰《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背景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措施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有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1)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的标志是什么?
(2)分析民国前后政党政治活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析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有何意义。
2023-10-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永威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根据《新疆日报》及其他可见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晚期至40年代初期新疆地区戏曲演出活动频繁,《新小放牛》《李长胜上前线》《一·二八上海抗战》《血战卢沟桥》《消灭汉奸》《热血》《保卫祖国》等剧均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这些演出活动(     
A.得益于报纸杂志的广泛宣传B.体现了戏曲的革命性变化
C.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
7 .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使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11)六、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5)(十)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例如绥德、富县、庆阳),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帷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政府对东佃(租佃)关系与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9)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9)第八条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第十五条 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2)第八条 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稍、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第十五条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第十六条 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3)第八条 第一款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依据中国共产党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的上述史料,自拟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论述。要求:至少使用两则史料,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08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日 )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简析《讲话》在人民解放斗争中发挥的作用。
(2)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一条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革命年画”出现的原因。
(3)你要创作一幅20世纪40年代延安地区的“革命年画”,简述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要求: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结合具体史实)
2023-05-15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52日)

材料二   


   

听了毛主席“文艺座谈会”的报告后,延安木刻工作者深入基层,参加各种火热的斗争。年画创作的题材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945年延安的新年画运动总结出了创作经验,内容上强调“尊重民间风习道德”;形式上“又夸张又写实”,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首先是农民群众)欣赏习惯的民间年画的传统风格。

——摘自陈叔亮《从延安的新年画运动谈起》(1953年)


(1)根据材料一,简析《讲话》在人民解放斗争中发挥的作用。
(2)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一条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革命年画”出现的原因。
(3)你要创作一幅20世纪40年代延安地区的“革命年画”,简述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要求: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结合具体史实)。
2023-05-10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
1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内容出处
史料1战争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1938年11月6日《战争和战略问题》
史料2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诞生以来,在其二十四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次的伟大斗争,这就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抗日战争。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论联合政府》
(1)分别指出与两则史料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史料研究的共同主题,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