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如表是陕甘宁边区公营贸易收入在财政岁入总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单位:万元,1939—1940年为法币,1941—1945年为边币)这一变化说明(     
年份19391940194119421945
公营贸易收入6.032.72——13963.2075999.53
财政岁入660.03973.101960.5134867.50161007.43
百分比0.91%0.28%——42%47.07%
A.边区的币制改革成果显著B.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突破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立D.边区抗战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
2024-05-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押江苏卷第8题 1927~1949:国共十年对峙至新中国成立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2024·湖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   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富农贫农中农
193716.42%21.92%17.92%41.69%
1942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

1)国家掌握土地。

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

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

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
2024-04-05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3 . 按照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地主、资本家等剥削阶级都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则明确规定了没有阶级区别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思想彻底肃清B.最低革命纲领的制定
C.正确革命道路的形成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全面抗战爆发后,每逢象征中华民国诞生的“双十节”,中国共产党都会组织庆祝活动,通过党报刊登关于辛亥革命的不同文体的纪念文本。下表所示为部分年份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主要缘于(     
年份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
1938统一战线的破裂;没有认真地组织与领导广大民众参与到革命运动中来
1941当时革命阵营中包藏着投降袁世凯的妥协分子,例如汪精卫之流
1945当时人民未觉悟,还没有出现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所以结
果是除了推翻帝制外,并没有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个反革命势力
A.国民党政府调整抗战战略方针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战局发展与政治生存环境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始形成
2024-03-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列举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关于选举权利的相关规定。这一时期选举权利的发展说明中国共产党(       

出处

内容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除极少数汉奸特务、依法被剥夺公民权的犯罪分子和神经病患者以外,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周岁,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的社会基础B.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
C.完善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基层民主D.根据国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政策
2024-03-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金卷)
6 . 如图为中共革命活动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1920-1921)                                             (1927-1945)
A.革命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B.中共依据革命形势变化调整工作策略
C.地理环境影响国共对峙局面D.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2023-1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井冈山会师纪念碑

图二延安革命纪念馆

图三西柏坡纪念馆

材料二   第十四章人心向背的较量

人心向背,是最终左右一切的决定性力量。解放战争中,军事局势迅猛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内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的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人心的变动。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坚决地、脚踏实地地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有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这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奥秘所在。民主同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动向,反映出原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们在政治态度上的进一步变化。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突出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土地制度与近代中国革命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地开展起来,在根据地内,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的最重大的社会变革。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极大地激发了革命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实行农民交租交息,这是在民族战争的条件下兼顾农民和地主两个方面利益,把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恰当地结合起来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它规定: “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经过土改运动,到 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觉悟空前提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政策。
(2) 依据材料二,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2024-01-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回眸百年历史,中共中央驻地经历了多次迁徙、变化,透过这些变迁,我们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不平凡的百年历程。下表为《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表》,读表,回答问题。

始驻期离驻期驻地
19217192210上海
192210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北京
1923219236上海
1923619239广州
1923919274上海
1927419279月底10月初武汉
19279月底1933年春上海
1933年春193410月长征前瑞金
19351219367瓦窑堡
1936719371保安
1937119473延安
1947319493西柏坡
19493至今北平(北京)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党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面为晋察冀根据地北岳区平山、唐县、行唐、完县四县8个支部从1937年12月到1941年7月党员成分变动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原有成分

现有成分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雇农

28

11.34

3

1.21

贫农

155

62.75

116

46.96

中农

59

23.89

121

49.00

富农

5

2.02

7

2.83

共计

247

100

247

100

A.增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力量B.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意识
C.提高了苏区农民日常生活水平D.有利于巩固晋察冀根据地政权
2024-05-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历史押题密卷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