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3 道试题
1 . 1938年6月27日,毛泽东发出《关于保卫武汉与发展华北游击战争的指示》,提出要持续开展华北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日军。华北八路军迅速展开行动,接连攻克被日军占领的延庆、昌平等县城。与此同时,中共积极向国民政府传授游击战的经验,派党内高层亲自向国民党军队授课。这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中共在武汉会战中的责任担当
C.游击战具有高度灵活性D.敌后战场已经成为抗战主战场
2024-02-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     
A.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B.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
C.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D.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
2024-02-23更新 | 6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一幅版画,刻画了1939年根据地农民出工的情景。版画所示的历史事件有利于(     
A.边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B.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成功
C.解放区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
2024-02-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42年,延安上自中央领导、八路军总司令,下到食堂伙夫、单位门卫,每个公家人都有生产任务。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荒种了三亩菜地,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所在地的山坡下,至今还保存着毛泽东当年亲自耕种过的一块菜地。此举主要目的是(     
A.增加生产坚持抗日战争B.精减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团结民众建立民主政权D.廉政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时期国民党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应“完成辛亥革命之目标,发扬辛亥革命之精神”,因此“吾人必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始可谓完成先烈(指辛亥先烈)之志事”。国民党认为要完成中国革命应从辛亥革命中吸取教训,“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

中共把抗日战争视为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把各方革命力量组织联合在一起并能互相尊重、互相策勉,“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正是目前中国所极端需要的”。辛亥革命的惨痛教训,却可以为中国的民族抗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发动广大民众起来参加战争”,不能因为日军暂时优势而发生动摇的妥协倾向。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挖掘。199110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摘自《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纪念辛亥革命”认识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形成一定共识的意义。
(2)为实现材料二中“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纪念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内涵?
2024-02-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抗战革命。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重要体现。将一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权力向基层的延伸,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材料三   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少),质量上(抽肥瘦)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

——摘编自《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1947年9月)

(1)指出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影响。
2024-0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分别考察的文章、著作已经相当可观了,而把决定20世纪中华民族命运的这两场最重大的“外战”和“内战”联系起来,考察二者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历史逻辑分工、二者的组合影响,应说是一个新视角,也是一个极有价值、意趣颇深的课题。

——摘编自金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史逻辑透视》


根据材料,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二者的内在联系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这些举措(     
A.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D.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在大生产运动中出现的“变工队”“扎工队”等农业劳动互助组织形式,经过推广,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据此可推知(       
A.“三三制”得到了全面落实B.根据地的粮食自给力提高
C.农民土地所有权得到保障D.军民团结成为抗战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表为陕甘宁地区(根据地)没收地主等阶级财产收入简况表(1936~1937年),表中数据变化(     

1936年1937年
总额(单位:万元)65.32.3
占财政收入比重55%4.41%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B.反映了敌后战场的艰难处境
C.是中共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D.源于日军“以战养战”的掠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