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新中国的对外援助覆盖了亚洲、非洲、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区。1950年到1960年6月底,对外经济援助金额达到40.28亿元人民币。1971年,中国签订的各种对外援助协定总额共计74.25亿元人民币,对外援助支出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这反映了我国(     
A.综合国力显著提升B.融入经济全球化C.开展全方位外交D.积极改善外交关系
2024-03-12更新 | 355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三线”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从1964年至1980年,在主要的13个省、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整个工程规模空前。在铁路交通建设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些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

——摘编自远山《“三线”建设: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     
A.认识到计划经济建立的重要性B.关注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优化
C.政策制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D.国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4 . 下图是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的讲话摘录。这反映出新中国(     
一、争取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二、开始建立东南亚和平区域,建立合作并发展它。
三、与英国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四、争取与法国改善关系,建立邦交。
五、争取与美国政府改善某些关系。
A.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B.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成为工作重心
C.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为日内瓦会议召开作出积极的努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直面问题、修正错误,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723日,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然而革命道路绝非一帆风顺,随着国民党“整理党务案”和“中山舰事件”的爆发,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幼年的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此后,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对大革命后国内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党内又相继出现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三次较大的路线错误,这使中国革命事业遭遇重大挫折。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不同的自我革命策略,以强大的政治领导力确保了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摘编自胡洪彬《党的自我革命: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前瞻启示)

材料二   1949年,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党的自身建设更具紧迫性。首先,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全党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涵养。195012月在北京重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鼓励全体党员在精读;建立了不同级别的党校,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其次,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党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党中央严格把控好准入关卡,提高党员的选拨标准。实施正确的干部路线。选拨德才兼备的干部,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最后,整顿党内腐败问题,净化党的政治生态,195111月,开展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的三反运动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及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而不断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摘编自赵霞《建国初期党的自我革命及其现实启示(1949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是如何自我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我们党自我革命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6 . 1950年,沙爱云女士根据新《婚姻法》解除了婚约,并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启事:“于一九四八年未经本人同意,由父母做主与河南固始魏峰口头订婚并无正式手续,本人认为此婚约无效,已经政府批准解除”。据此可知(       
A.男女社会地位趋于平等B.婚姻自主的政策导向
C.婚姻广告具有法律效力D.旧式婚姻已基本消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轨迹:房地产权属性的变化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49- 1955 年,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对公共房产进行管理和分配,私有房产仍允许买卖,但应在政府房产管理机构登记,发给房产契证。

第二阶段;1956- - 1965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阶段。将私有制土地和房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渐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归城乡合作社统一管理,不再进行确权登记。

第三阶段:1966- 1978 年,房地产权属登记全面停滞。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依法建制、创新发展。1982 年颁布《关于城市(镇)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暂行规定》重新开启房地产所有权登记工作。近年来,相继制定和颁发了《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日趋规范化、法律化。

材料二   有关湖南省常德市房屋产权证明的一组材料



图1   1954年颁发的房屋买卖契          图2   1962年发放的房产证

图3   2019年颁发的不动产证书的样本
(1)结合材料一 ,对材料二中三幅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阐释。
(2)说明材料二中三幅图对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房地产权属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8 .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其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要针对的问题是中国(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C.如何处理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
9 .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影响这一数量变化的恒定因素是我国(     
A.坚持“一边倒”外交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断开拓国与国交往新路D.实行改革开放增强国力
2023-01-23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即整个西欧、大洋洲、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的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对美国是不满意”的重要力量。这一变化说明(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以苏联为主的外交政策
C.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2023-01-21更新 | 434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