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1953年,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些举动(     
A.修正“一边倒”外交方针B.使中国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
C.发挥大国的责任担当D.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
2024-01-23更新 | 172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
C.“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3年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步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B.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的前提
C.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成为中美关系解冻的决定性因素
2023-09-27更新 | 383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
2023-07-10更新 | 22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东在报告中说:“确立对美政策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我们不要忙于求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我们也不忙于承认他们。”4月初,美国国务师艾奇逊授权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会谈。513日,艾奇逊提出美国承认一个(中国)新政权应具备的条件是:“该政府有能力并愿意履行其国际义务。”9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是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以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陈少铭《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外交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19781215日,美国总统卡特向全国发布电视广播,宣布中美关系正常化,接受中国的“建交三原则”(美国同台湾当局“断交”,废除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撒军),同时表达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极大关注。国会多数议员原则上赞同中美建交,但对行政部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方式(缺乏与国会磋商)普遍不满,许多议员认为美国在建交问题上让步过多,背弃了台湾。进而,国会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推迟驻华大使任命,逼迫总统在台湾立法问题上让步。

——摘编自吴艳平《试析卡特政府时期国会对中美建交的反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对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因素。
2023-06-14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的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有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有30%~50%。这表明我国的“一五”计划(     
A.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C.完成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造
D.体现了一定的“自力更生”精神
2023-06-01更新 | 3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后7、8两月头条新闻的统计数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分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人民生活会议新闻涉外新闻公告性新闻总计
数量3155214461
A.体现新闻适应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B.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
C.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做好舆论准备D.受到了向苏联新闻模式学习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下表为1953﹣1957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时期我国(     
工业农业水利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质储备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其他
58.2%7.6%19.2%3%7.2%3.7%1.1%
A.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发展迅速B.优先发展重工业及配套设施
C.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9 . 总路线是党和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指导全盘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方面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总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2年9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想法,12月,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条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5月29日,《人民日报》的社论指出:“在党的路线已经确定以后,全党的任务,全国人民中一切积极分子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这条路线,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使总路线的灯塔照耀全国人民的一切工作。”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条路线中任选两条,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和影响。
2023-05-25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4-21更新 | 41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