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战国中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井田制度已经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当时的知识界对此分歧很大,道家、儒家都视之为“礼崩乐坏”的根源,强调要恢复井田制。商鞅则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废除井田制,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这自然大大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变法的“农本思想”更加得以光大。显然,在先秦时期,粮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商鞅的一切变法都以此为根本,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唯生产力论”。“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

——摘编自崔光宇《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二   中共通过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与理想,是一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将约七亿亩土地均分给三亿多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将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制度和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第二、土改在剥夺地主阶级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在乡村社会的政治地位,由此国家政权在基层建立起新式基层组织。

——摘编自李康、邓宏图《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之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进”背景下逐渐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地破坏。党中央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与此同时,“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解体,党政分开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摘自章宏楼、高雪萍、张予涵《我国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土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土地改革”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土地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

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

党派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等11个县
共产党员2456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材料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三三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为……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分隔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探索政权建设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的理解。
2024-03-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国在华资产约12.1亿元,主要为英美所有。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禁运清单非常详细,除战略物资、军事物资之外,还包括大量的民用物资。到1953年,英国企业资产由6.9亿元减少到3.1亿元,美国企业资产由3.9亿元减少到1600万元。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79年—201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8965.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对中国增加投资、就业、出口、税收以及提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外商投资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对国有资产估价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等。早在1979年,中国就开展涉外经济立法,2002年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目录对外商投资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此外还修改、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英美在华资产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商投资的认识。
2024-0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500年~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

——(英)安格所·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第一个转折点,指人类在纪元1000年左右开始了麦迪森观察到的“纪元千年转折”或者称作“麦迪森千年转折”。在“第一个千年”(公元0~999年),人口增长六分之一,但是人均收入零增长;在“第二个千年”(公元1000~1998年),人口增长了22倍,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结果使全球GDP规模提高了逾300倍。在“第二个千年”中,于1820年前后又出现了更大的增长反差,开始了“麦迪森1820年转折”:在1820年前,人口增长了4倍,人均收入仅增长了50%;在1820年后,人口增长了5倍,人均收入提高了8倍。在整个“第二个千年”,一个重要的生命福利指标——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从“第一个千年”末的24岁上升至20世纪末的64岁。

——摘编自伍晓鹰《从去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银索长期增长密码》

材料三   “如果全球的政治家们有足够的智慧,放弃重商主义下的‘丛林法则’,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惠及全人类的全球市场化,那么我们就可以重现自由市场经济的辉煌!人类是有未来的,也是可以有大发展的,但是需要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展现的大视野。”

——摘编自伍晓鹰《从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探索长期增长密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820年间中国与西方GDP出现“麦迪森1820年转折”的不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下半叶中国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因素。
(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的观点的理解。
2024-05-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1949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旧中国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废除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清理外国在华资本及其他财产;采取适当方针处理外国在华宣传机关、文教事业和宗教事业。同时,按照《共同纲领》的“先谈判后建交”原则,即在对方明确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承诺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前提下,同愿与新中国建交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实际的建交磋商。

——摘编自沙健孙《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处理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政策和策略》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坚定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积极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使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分发挥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高杨《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并简析其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2024-02-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作品名称作品简介
   油画《启航一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
   油画《井冈山会师》。王式廓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时的情景
   油画《遵义会议》。画家沈尧伊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遵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画家陈坚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场面
   油画《开国大典》。画家董希文创作于1953年,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大历史场景

(1)根据以上美术作品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史实,绘制党史年代尺,并对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任选一幅油画进行赏析,并谈谈你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的看法。
2022-03-17更新 | 495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诱敌深入,将联合国军引至朝鲜纵深的长津湖地区,对敌军构成包围态势,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国第10军团在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展开激烈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津湖战役中的伤亡情况

参战人数战斗减员非战斗减员(冻伤亡)伤亡比例
美国第10军团10000010505733818%
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150000213002895433%

——根据张枫《长津湖战役再审视》整理

材料二   美军是清一色的自动武器,大中小口径火炮齐全;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兵种建制齐全;三军立体作战建制整齐;食物全部是铁制罐头食品;居住条件均为野战帐篷,每人配发一个鸭绒睡袋。

——根据宋时轮(时任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秘书的口述整理

材料三   志愿军总部向9兵团发出贺电:“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情况下,与敌苦战一月有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1师及第7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

美陆战1师也把长津湖作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英国人麦克斯·哈斯丁评论:“(美)陆战队员的表现是英勇的。他们从长津湖成建制的退出来,基本上保留了他们所有的重型装备。”

——佳音《中美军人的各自亲历》


请回答:
(1)辨析上述材料,概括能够认定的基本史实。
(2)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众多专家指出,它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前,曾长期在华工作的美国著名记者伊罗生说道:“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有极其众多的美国人把自己视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仁慈保护者、恩人和救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心灵、肉体和不朽的灵魂承担着责任,美国政府则承担着保护中国政治独立和行政完整的责任。”美国政府和社会秉持中美“友谊”的观念和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实质是一种想象的“恩人身份”和“家长庇护”观念,是美国对中国的帝国心态,即美国以更为“优越”的文化控制和改造中国。旧中国是美利坚帝国实现国家抱负、使命和威望的“可控的他者”和巨大的试验场。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一个统一、民主、强大、对美国友好并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的中国的前景使美国人普遍相信,中国就在他们手中,美国的国家理想和使命的实现似乎唾手可得。然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仅是美国地缘政治层面上的失败,更加打击了美国有能力控制和改造中国的帝国心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这样写道:“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作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作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政府和社会热心美中“友谊”的目的和美国对中国“特殊关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由“特殊关系”变成对立关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2022-02-22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10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二   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土地革命有很大发展。1929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次年春,兴国等县全面展开分田运动。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领导贫苦农民向着封建土地制度猛烈开火这个事实,使广大农民迅速分清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当时中共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土地革命的内容。概述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请你谈谈“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