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0年5月1日,明清太庙被改造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许多在旧社会出身贫苦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力量。这一改造(     
A.适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D.旨在破除人民群众的迷信思想
2 . 下图为1952年某画家绘制的宣传画《增产节约巩固国防》。该作品旨在宣传(       
A.工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B.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高涨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D.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效显著
2023-12-28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55年万隆会议以后,周恩来在国际舞台上非常有影响力,不光是亚洲、非洲国家,包括西方国家都看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外交的共和国总理的外交魅力。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B.为世界和平提供中国方案
C.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D.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2023-12-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三线”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从1964年至1980年,在主要的13个省、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整个工程规模空前。在铁路交通建设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些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

——摘编自远山《“三线”建设: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第一个外交战略。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基于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和判断而确立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客观而言,它与新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产生了积极的实践效应,切实地维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利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万才新《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其实践效应》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后,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把握,党中央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努力形成从点到面、从线到片的宏伟合作格局;发展“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拉近了中国周边的命运共同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不仅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同时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和路线图。

——摘编自沈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与理念调整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战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因素。
2023-12-2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     
年份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
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
195011.35.55.80.90.91——
195119.67.612.01.20.92——
195219.48.211.21.21.02——
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的失败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3-12-27更新 | 500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7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但通篇未提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问题。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基础是(     
A.人民民主主义B.自由主义C.国家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2023-12-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100多年间,中国的对外交往史是一段备受欺凌的历史,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从此,维护国家独立,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实现独立必须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断绝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遗产”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和执行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三大政策。根据上述政策,毛泽东访问了苏联,并于1950年2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张清敏《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共同的战略利益促使中美关系缓和,两国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两国关系从此进入新阶段。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两国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同时,中美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但两国关系的基础是脆弱的,由于双方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美国也没有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这也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关系基础脆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图所示的画面是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该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起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B.使新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
C.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土地革命迅猛发展
2023-12-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涟水金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体现的原则是(     
A.人民民主B.社会主义原则C.民主集中制D.三权分立
2023-12-2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涟水金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