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70年前成立新中国,则使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
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
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28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苏维埃时期”。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革命价值的评判是非常低的,认为五四政治运动,无论它作为“小资产阶级的学生运动”,还是作为“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都无法摆脱它的“资产阶级性”缺陷。然而,到了1936年9、10月间,时任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部长的陈伯达发表文章,认为“五四运动就是爱国运动,就是民族的群众自救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文化上的群众爱国运动,是整个爱国运动之重要的部分。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材料三   经过三个月筹备和认真协商,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完全成熟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态度转变的主要时代背景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1949-1956年)为开辟“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重大举措。
2020-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描述这一事件的意义。材料一中“首都”“五星红旗”“代国歌”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什么会议上决定的?材料一中的“28响”象征着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及意义。
3 . 下面是某《农民日记》记述,出现“两则日记”的历史背景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筹建
B.政协“八字”方针的提出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023高一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学业考试
4 .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中,虽艰苦备尝但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2023-07-29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后,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效法欧美”“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特色的选择和转换,清晰地凸显了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代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和发展特征改写了近代以来形成的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定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实践,发展了现代化理论,拓展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一统天下,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了新贡献。

——摘编自于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2023-08-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第二中学暨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改朝换代到民富国强,中国共产党人虽历经坎坷却屹立不倒,铸就了世界政党史上的传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官方称谓

主要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年,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等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491978年)

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2012年)

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年至今)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等

——据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任意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重要成就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8 . 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二的分期说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9 . 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3)“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政自登上人类社会的政治历史舞台以来,便一直承载着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美好的价值诉求与期盼……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三《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施政准则。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954年宪法在“序言”部分写道:“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可以说,这一表述是对二者关系科学、合理的界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千差万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点。
2016-11-27更新 | 3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