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9年,中央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1992年,党中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202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摘编自王正坤《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变化,并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2022-09-22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种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动百司,辫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一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姜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灶神贴于家家户户灶壁正中。腊月二十三张贴,以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决定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改造灶神就是其中之一。

图1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发行的历头灶神

说明:旧灶神中,正中间为灶婆、灶公正面胸像,灶公神像作为主神略宽于灶婆,两人官袍加身,神光护顶,肃穆祥和,注视观者,充盈整个龛内空间,位置显要。梁柱之侧剩余的两个狭窄空间,是灶壁后的厨房内室,各有一妇人半侧身,于案头忙活炊事。地面居中摆着一座聚宝盆,左右两侧分别站着持荷仙童和端宝盒仙童,童子两侧是财神。上方正中绘一座云端宫殿,左右三道神光。两旁各有一童子挥舞双臂,骑马飞奔,甚为欢快。表格左右各有一条神龙飞升。整幅画充满神秘宗教气息。


图2建国初发行的《民主家庭》

新历头灶神

说明:新灶神《民主家庭》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有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生产模范”“劳动英雄”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题有“民主家庭”四字,左右梁柱上题有“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两个童子肩扛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持斧拄锄,寒暄正浓。


——摘编自张春霞《从<民主家庭>看新中国初期凤翔年画图像之变》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革发生的原因。
2024-05-0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荀子强国篇》记载,范雎问荀子至秦国所见之秦,荀子答曰:“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从地势和地貌中地形来看,秦国地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条件优越,该地区沃野千里,土壤肥沃,有着“天府”的美称,为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秦的地势高于其他国家,是第二阶梯,而其他国家属于第三阶梯,秦的地理优势带来的是它面对东方六国的战略主动权;秦国的地理环境为秦国人民开展活动提供了历史舞台,进而决定了秦国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天《秦统一中国的地理因素简述》

特别是商鞅变法时期实行的军功爵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秦国的军功爵制之所 以重要,在于该制度的实施在等级森严的春秋战国时期,提供了一个使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可以通过军功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途径。

——李楠《军功爵制与秦统一六国》

材料二   在共和国末期,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人民为了逃避日益加重的赋税,纷纷出逃,致使政府财源减少,统治基础进一步动摇。其次,军事案头政治的形成与军事实力的下降。在维护君主的幌子下,军队及其首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特权和力……政局动荡和文化凋敝,人民趣味日趋低下,皇帝和贵族们生活奢侈糜烂,军队骄奢蛮横,青年“甚至连尚武精神也烟消云散了”……《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反过来将罗马帝国进一步推向衰落。罗马公民幻想死后升入天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忠心卫国…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材料三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共二十大报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1)概述材料一表达的观点并根据材料二说明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及从中国现代化中获得的历史经验。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因素。
2024-02-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画运动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内容大多是平安吉祥、福禄寿喜,但也有较多封建迷信色彩。1949年,《人民日报》发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发出了“新年画运动”的号召。

材料一:现在春节快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各地文教机关团体应将开展新年画的工作作为今年文教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今年的新年画应当宣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传共同纲领,宣传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宣传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在年画中应当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的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

——摘自《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49年11月23日

材料二:一九五零年新年画创作奖金获奖者名单


画题
甲等奖农民参观拖拉机、劳动换来光荣、毛主席大阅兵。
乙等奖劳模会见云主席、新中国的儿童、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读报图、欢迎苏联朋友、创造新纪录、支援前线图。
丙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阅兵式、四季生产图、人人敬爱毛主席、建政权,选好人、减租说理、好副业、支援前线、新中国的歌声、庆祝胜利努力生产、河伯娶妇(故事画)、城乡互助物资交流、提高文化、新疆代表向毛主席献礼、人畜两旺。

——据《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发一九五零年新年画创作奖金》,人民日报,1950年4月16日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政府发动“新年画运动”的原因。
2024-01-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民歌是普通百姓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苏北地区流行的一首民歌

小桂花,笑哈哈,走东家,到西家。

桂花桂花忙什么?”“我家大姐出门啦!

你家姐夫怎么样?”“劳动模范人人夸!

大姐出嫁怎陪送?几班人马吹唔哇?

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看历书不打卦,黄道黑道不管他;姐夫姐姐手拉手,区里登记走一下;登过记,转回家;结婚证,手中拿;秧歌舞,扭又扭,姐妹团,来献花。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二人握手行个礼,就对大家把话拉。说的自由婚姻好,谈的生产学文化。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这样结婚多么好,一个钱儿也不花。慢慢等我长大,我也用这好办法。

引得大娘哈哈笑,不害羞的小桂花!桂花扭头眼一瞥,旧脑筋是不行啦!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一)》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社会风俗发生的重大变革。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革发生的原因。
2024-03-07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五一”节的纪念活动,“在工界作简易之宣传,俾彼等了解个人之利害与夫世界之趋势”。192551日,在广州纪念“五一”节活动时,适逢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东召开,全省农民大会又恰巧在该日成立,故广州工农学三界大联合,巡行人数达20万群众,沿途高呼“劳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有。在纪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多次阐明纪念“五一”节的意义,先是谋求“工人的幸福”,再是谋求“人类的幸福”。

——摘编自曹晓辉《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念》

材料二   《人民日报》中有关劳动节的报道较多,其中有关劳动节的评论基本上是以社论形式出现。19492018年带有“劳动节”主题字样的社论文章共计52篇,对全部文章进行词频统计,报道的主题方面,建国初期的报道主题以生产节约(23.6%)、和平战争(22.3%)为主,改革开放初期以工人地位作用(16.9%)、牺牲奉献(7%)为主,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以来)以赞美劳动(19.7%)、工人地位作用(9.4%)、关怀工人(8.7%)为主。

——摘编自周存《礼赞与动员》


(1)根据材料一,简析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期间纪念劳动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对建国后《人民日报》关于劳动节报道主题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2023-05-28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变化统计表

年份

项目

粮食

棉花

原煤

1952年

总产量

16392

130.4

135

6649

比1949年增长

36%

193.4%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05

164

535

13000

比1952年增长

19%

25.77%

296.3%

95.52%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1949年开始,中国法制进入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法制之路。

——摘编自董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主要表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材料二   1952年至197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2)分析上表中1952年至1978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2020-01-2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

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

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

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

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

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

——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