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1953年3月,新中国颁布第一部《选举法》后,全国首次开展民主普选。尽管人民对选举没有了解,但据当时统计,本次普选共涵盖了新中国6亿人中的5.7亿人。这说明
A.政协会议职能日益扩大
B.基层民主选举逐步普及
C.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D.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
2 .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
A.开国大典B.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C.北京和平解放D.一届人大
3 .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2013年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习近平之所以说“怀着崇敬之心来”主要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B.及时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制订新中国各项方针政策
D.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4 .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019-06-04更新 | 317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后,政务院副总理和政务院领导成员中各民主党派人士的比例超过50%,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中各民主党派人士的比例超过40%。这说明
A.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政权建设
B.新中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民主政治
C.新中国实现了所有政党联合执政
D.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居领导地位
6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以中国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会议女性比例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9%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概括表格反映的1949—1959年中国女权状况。分析出现这状况的政治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9-04-15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常见人名
古代中国福、禄、贵、寿、荣、千秋、延年、延龄、松龄、安、宁、和、顺、富、仁、义、信、忠、孝、德、修、文、武、贤等;
20世纪50年代到
60年代中期
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卫东、卫红、向东、文革、红卫、卫兵武、爱武等;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波、涛、浪、飞、海、宇、彬、斌、博、璐、鑫、琳、颖、捷、睿、静、洁、莹、晨、露、晓、雪等。

——摘编自张书岩《从人名看50年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8 . 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
D.只能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国旗史

黄龙旗(1889-1912年)   五色旗(1912-1928年)   青天白日满地红(1928-1949年) 五星红旗(1949年-至今)


对上图中的国旗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9-03-10更新 | 337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