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1年,政务院发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号召,明确规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1952年,文化部陆续发出通知,禁演封建毒素严重的26出戏,同时大胆适当地改造了越剧《梁祝》等优秀传统剧目。这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实施B.源于党的“双百方针”指导
C.说明国家重视文化引导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实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史三对

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12)》

材料二   百年党史,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是命根子。毛泽东一生都心系党的建设这个命根子。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石仲泉《毛泽东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及其时代意义》

材料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窑洞对”的背景,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窑洞对”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史三对”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的原因及时代意义。
3 . 1950年1月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举行,参会的代表总共400人,工人占20%,农民占5%,工商界占13.5%,文化教育界占20%,军政机关占9.75%,还包括少数民族、宗教界等代表。会议通过了有关建设新重庆的2I2件提案,选举产生了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由此可知,会议的举行(     
A.巩固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运行
C.调动了民众抗美援朝的积极性D.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为根本任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


——摘编自【美】伊罗生《浮生掠影—美国关于中国和印度的形象》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比较,就美国对华态度的变化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3-16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晚期以来,中华大地政权不断更迭,国旗几度易换。

时间国旗图案   

1888年开始使用

黄底蓝龙戏红珠。清廷认为黄色最尊,以黄色为正色。

1912年开始使用

五色旗,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

1925年开始使用
由青、白、红三色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青天又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的纯正心地与思想,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

1949年开始使用
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
对上表中国旗的变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6 .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这里的“它”是
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变迁的中国:(1949年-2021年)人民日报元旦头版纪录(部分)

1949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贺词
1953《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
1956《为全面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1964《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
1978《光明的中国》
1979《告台湾同胞书》《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04《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2005《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
2010《共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2013《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2014《让今天的改革为明天铺路》
2019《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
2021《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整理自《人民日报》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拟订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04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8 . 1949年9月,当国旗图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在三天之内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这说明
A.民众追求新的社会风尚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C.新兴政权得到民众认同D.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述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此外,还有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 ·新国家安全观》

材料二   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的两个最急迫的问题,第一是国家的安全,我们建立了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国防工业,尤其是尖端武器,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我们研制成功了,所以国家安全问题解决了。第二,就是我们在当时低收入的条件下,筹措了大量的资金来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情况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靠外援是几乎没有的。

——武力《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意义。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措施。
10 . “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
B.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C.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
D.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