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鸿章的主要工业布局行为图

——摘编自刘静 《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 论题正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1-20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于国营经济实行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实行间接计划;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在财力上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这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     
A.效仿了苏联模式B.从本国国情出发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轻重协调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工业经历了一波长达10年左右的较快发展期。中华、鸿生、荧昌等厂出品的国产火柴已开始在市场上居于优势地位,原已无法维持的宁波和丰纱厂利润率高达139%,在如此厚利的刺激下,投资者趋之若鹜。缫丝、卷烟、榨油、针织、食品等轻工业部门,在大战前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萧条,又使他们如大暑伏天而堕三九寒冬,诚如时人所论:“欧战既终,险象即生,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上海数十年之三大油厂竟同年倒闭,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金钢、喷气式飞机、大口径火炮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一五”计划是中国从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第一张蓝图。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一五”计划:步履铿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4-1920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一五”期间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走上追寻现代化之路。但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因应西方列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压力,同时回应国内的社会矛盾,这些现代化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仅仅是清廷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因而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尝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现代化探索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探索的主要特点。
2023-07-05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的经济建设宣传画。图中有“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一万个鸡蛋可换五吨化肥、四十四吨羊毛可换一架喷气式飞机、1953年我国出口的茶叶换回的钢轨可铺一条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等字样。

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以农业发展促进对外经济贸易B.农业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保障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国民经济各部门均衡协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1950年表彰大会的名称是“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农业和工业战线的代表名额基本相当。而1956年表彰大会的名称是“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集中在工业战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劳动模范政治诉求的多样性B.劳动人民政治地位的提升
C.国家工农业发展方式的差异D.国家发展战略认识的调整
2023-05-10更新 | 782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022-11-03更新 | 646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大连二十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某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均只有三分钱。如果把三分钱分到每个人手中,什么事也干不成,而把全国5~6亿人的三分钱集中起来就能干一些事。该学者意在说明,新中国初期(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时机成熟B.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已初步提上日程
C.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当务之急D.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9 .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嬴政创立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各组成部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这是哪部法律规定的?
(3)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10 .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2022-03-09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