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摘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第19期:大国小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目录

●小岗村“大包干”——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一声春雷
●试验田、先行地、排头兵、风向标——深圳:中国首个经济特区
●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乡镇企业:世界工厂的起点
●从灰蚂蚁到红裙子的国民审美变迁——第一次选美:万众趋同的时代已经过去
●放宽自主经营权,实行承包制——走向市场的国有企业改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工程: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从麦当劳到金拱门——快餐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告别票证时代——打开市场经济下的民生新局面
●一根网线连接世界——互联网改变中国
●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百年耻辱——朝雪——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独木桥变立交桥——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
●谈判15年“破局”入世——加入WTO:与世界共赢
●从“探亲游”到“享受世界”——中国出境游从无到有的变迁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保护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
●短短几年改变都市人生活习惯——已成日常的移动支付从何而来
●不折不挠的申奥之途——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亚投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就所拟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充分利用材料信息)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变法前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八股及科举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因而在维新变法期间,变科举、废八股,改变中国传统的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方式成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也幻想以改革教育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从而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规定把西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实就是对传统“中学”占统治地位的否定和挑战。通过皇帝来提倡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合法性。从此,全面学习西学成为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教育的主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很多知识分子从八股之学转向西学,西学的队伍得到迅速扩大。

——摘编自韩小林《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说明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改革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帝国与后金的辽东战事成为朝野热门话题的时候,袁崇焕每遇退伍老兵就好与其谈论边塞兵事。久之,就成了官场中的辽东通。他也认为自己有守边关之才能。

1621年,在辽东布防的袁崇焕反对保守谨慎,主张在山海关外第一卫驻军,同时新建宁远城,以便有效保证关外数百里国土。1625年,高第经略辽东放弃原有宁锦防线,袁崇焕愤怒声言:“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3月,努尔哈赤在孤悬山海关200里外的宁远城下与袁崇焕兵戎相见。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官兵感动,全城军民同仇敌忾,在宁远城下大败后金。时人评曰“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袁崇焕借机重建宁锦防线,布防抗清卓有成效。

其去世一百五十多年后,清乾隆帝评袁崇焕“素与我朝为难”,但毕竟“忠于其君”,可惜无人嘉勉“深可悯恻”。清末梁启超写下《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以“生死系一国存亡”之语为袁崇焕盖棺定论。

——摘编自郭晔旻《名将诞生——宁远与锦州的光辉时刻》

(1)根据材料概括袁崇焕“布防抗清卓有成效”的原因。
(2)乾隆帝与梁启超对袁崇焕评价的侧重有何不同,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4 . 冷战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美国人需要一个敌国,以给外交政策带来焦点和连续性。为了营造一个“民主的世界”,美国有义务去推进民主,扩大自由市场。上述对抗思维出现主要是因为(       
A.美国把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参照系
B.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具有世界性
C.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恐怖主义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吴恩远在《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中认为应重新评价“斯大林模式”,肯定“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价值,认同“斯大林模式”是那个时代苏联唯一可行的模式。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斯大林模式(       
A.便于苏联在冷战中处于优势
B.保障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C.有利苏联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D.符合当时苏联社会发展需求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造成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的“1918年流感”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促进了此后对流感病毒的相关研究。上个世纪30年代,科学家成功分离出流感病毒,随后早期的流感疫苗研发成功。这说明(       
A.战争是使流感爆发的主要诱发性因素
B.社会危机客观上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
C.科学技术发展有赖于社会危机的出现
D.人口的大量迁移易导致病毒快速传播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典文学家伊迪丝·汉密尔顿在谈及古希腊文化艺术繁荣的诸多原因时认为,“在希腊的舞台上,没有使人望而生畏、止步不前的权势神威,没有埃及的法老,也没有美索不达米亚的皇帝”。这说明古代希腊(       
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繁荣B.文化繁荣有利于杜绝专制独裁
C.良好的政治现状有利于文化繁荣D.文化繁荣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79年3月30日,长城上的一个小男孩正吸着一罐可口可乐。可乐是来到北京旅游的美国摄影师詹姆斯·安丹森偷偷带进中国的,拍摄当天,他特意在长城上空出一条无人的弧形路,给了小男孩几个硬币,请他摆好造型。该图(       

A.成为了国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见证
B.说明商业促销方式在我国首次出现
C.反映我国经济腾飞生活巨变的现实
D.体现了中国已与世界经济实现接轨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著名文史专家傅斯年通过调查研究,在1932年11月出版的《东北史纲》中指出“人种的,历史的,地理的,皆足说明东北在远古即是中国之一体”,有力驳斥了日本“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妄论。这表明当时(       
A.日本妄图实现满蒙自治B.文史研究有爱国主义倾向
C.日本篡改历史不得人心D.文史研究以实物史料为主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长征”过程中,虽然当时的《申报》对“长征”的报道不多,但在红军的称呼上,逐渐由“共匪”、“赤匪”变为“共军”“共党”。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共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B.国共两党阶级利益趋向一致
C.当时社会局势发生重大转变D.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