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97 道试题
1 . 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单靠征收地税往往捉襟见肘,于是或“贪诸土货,下令恤商”,或积极与周边少数民族沟通,进口马匹以武装军备。这反映了唐末藩镇(     
A.否定了重农抑商政策B.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恢复
C.形成与中央对抗之势D.成为中央财政主要来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79年3月30日,长城上的一个小男孩正吸着一罐可口可乐。可乐是来到北京旅游的美国摄影师詹姆斯·安丹森偷偷带进中国的,拍摄当天,他特意在长城上空出一条无人的弧形路,给了小男孩几个硬币,请他摆好造型。该图(       

A.成为了国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见证
B.说明商业促销方式在我国首次出现
C.反映我国经济腾飞生活巨变的现实
D.体现了中国已与世界经济实现接轨
3 . 造成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的“1918年流感”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促进了此后对流感病毒的相关研究。上个世纪30年代,科学家成功分离出流感病毒,随后早期的流感疫苗研发成功。这说明(       
A.战争是使流感爆发的主要诱发性因素
B.社会危机客观上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
C.科学技术发展有赖于社会危机的出现
D.人口的大量迁移易导致病毒快速传播
2024-06-0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长征”过程中,虽然当时的《申报》对“长征”的报道不多,但在红军的称呼上,逐渐由“共匪”、“赤匪”变为“共军”“共党”。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共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B.国共两党阶级利益趋向一致
C.当时社会局势发生重大转变D.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
2024-06-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朝规定中央户部十四司、御史十五道,地方督抚以下至佐杂,皆须回避本籍五百里以外,核查无误,方可补授官缺。1853年,朝廷发布办团上谕,开始大规模地直接任命中央官员“回籍”办理团练防剿事宜。这一转变源于(     
A.朝廷积极推行军事体制改革B.阶级矛盾激化加剧了统治危机
C.列强扩大侵华损害国家主权D.压制地方维护中央权威的需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变法前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八股及科举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因而在维新变法期间,变科举、废八股,改变中国传统的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方式成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也幻想以改革教育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从而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规定把西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实就是对传统“中学”占统治地位的否定和挑战。通过皇帝来提倡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合法性。从此,全面学习西学成为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教育的主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很多知识分子从八股之学转向西学,西学的队伍得到迅速扩大。

——摘编自韩小林《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说明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改革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2024-05-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规定在国内市场小麦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谷物进口。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实行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与此同时英国也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

材料二:(单位:亿马克)

年份世纪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5014533.8152112.8
187037491.8454234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贸易地位,并结合材料一进行解释。
2024-05-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摘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第19期:大国小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目录

●小岗村“大包干”——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一声春雷
●试验田、先行地、排头兵、风向标——深圳:中国首个经济特区
●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乡镇企业:世界工厂的起点
●从灰蚂蚁到红裙子的国民审美变迁——第一次选美:万众趋同的时代已经过去
●放宽自主经营权,实行承包制——走向市场的国有企业改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工程: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从麦当劳到金拱门——快餐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告别票证时代——打开市场经济下的民生新局面
●一根网线连接世界——互联网改变中国
●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百年耻辱——朝雪——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独木桥变立交桥——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
●谈判15年“破局”入世——加入WTO:与世界共赢
●从“探亲游”到“享受世界”——中国出境游从无到有的变迁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保护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
●短短几年改变都市人生活习惯——已成日常的移动支付从何而来
●不折不挠的申奥之途——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亚投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就所拟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充分利用材料信息)
2024-05-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吴恩远在《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中认为应重新评价“斯大林模式”,肯定“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价值,认同“斯大林模式”是那个时代苏联唯一可行的模式。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斯大林模式(       
A.便于苏联在冷战中处于优势
B.保障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C.有利苏联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D.符合当时苏联社会发展需求
2024-05-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典文学家伊迪丝·汉密尔顿在谈及古希腊文化艺术繁荣的诸多原因时认为,“在希腊的舞台上,没有使人望而生畏、止步不前的权势神威,没有埃及的法老,也没有美索不达米亚的皇帝”。这说明古代希腊(       
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繁荣B.文化繁荣有利于杜绝专制独裁
C.良好的政治现状有利于文化繁荣D.文化繁荣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024-05-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