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下图照片为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公私合营
A.发生在“大跃进”时期B.为制定“一五”计划创造了条件
C.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 . 1952年,中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政府
A.发动“银元之战”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发动“大跃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农民,水稻栽培专家,50年代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已初见成效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
2021-05-24更新 | 798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市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19521975年中国粮食产量

分类年份19521962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5
粮食(百万吨)195160194.5214218209211240284.5
指数9175911001029899112133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7 . 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这说明,建设“四个现代化”(  )
A.是在一届全国人大上提出的B.是我国当时的经济工作重心
C.是由中国具体国情所决定的D.是经济领域冒进思想的表现
8 .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2022-03-09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9 .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
10 . “一五”计划中心任务是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等重工业。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建成投产。1956年,我国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座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造成了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
C.超越了生产关系变革程度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