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1954年我国的一幅宣传画《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该宣传画反映出(     
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B.人民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兴起
2 .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作为第一手史料成为真实再现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1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219561月,首都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

31972年,毛泽东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上至少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2-11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是1954年发行的邮票《技术革新》,邮票图案上的反围盘正在自动传送钢条,犹如火龙飞舞,十分动人;几位工人聚精会神的听鞍钢工人张明山讲解技术要点。该邮票的发行反映了(     )
A.技术革新推动工业化进程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逐步推进
C.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D.一五计划学习苏联先进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基本风格B.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展示了农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D.描绘了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变的美好愿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是创作于1955年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     
A.宣传了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政策B.表达了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描绘了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改造的场景D.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已建成的自豪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建国初,我国实际施工的重点工程有150项,其中军工企业4个,冶金工业20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加工企业24个,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这反映出当时我国工业建设的重点是(     
A.发展重工业B.建设改善民生的轻工业
C.改变工业布局地域的不均衡D.实现工业各部门协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3年,第一次全国普选正值农忙,农民最初积极性不足。但这种情况很快发生变化,很多农民把选民证称为“当家作主证”,和土地证—起放到箱子里保存;还有妇女主动向村干部索要选民证;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未能参加选举而埋怨村干部。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当时(    
A.社会动员取得成效B.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
C.农民政治地位提高D.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2023-01-11更新 | 7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成就(部分)。该时期是(     
领域成就
机械制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钢铁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建成投产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9 . 1954年,中央动员全国50多个城市、近千家企业,支援重点城市的工业建设。数以万计的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响应祖国号召,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积极奔赴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内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土地改革的顺利推进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10 . 民本・民富・国强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提出很多治国思想,节录如下: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梁惠王》

足国之道,节用而裕民…… 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当权统治集团开始把西方科技与新式工业引入中国,开创了近代第一轮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为政要先利民的主张,主张政府应更多关注经济领域。洋务运动以后,以严复为首的早期维新派人士逐步意识到振兴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道,历立国之本。郑观应提出同列强要“决胜于商战”,马建忠认为“民富,商务为首”,康有为也主张通过发展商业,促进民富,进而推动国强。实业家张謇主张“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将工作的重心从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 “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西方国家通过工业化迅速强大的事实、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工业 化探索的基础、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借鉴等使得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工业化道路,寄希望于通过工业化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使国家能在短期内强大起来。

1951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了,准备以 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是首先重要并能 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1953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央财经 会议结论时,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 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富民强与国家实力的增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相关具 体表述如下:

①1979年3月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②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 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概括材料中治国思想的共同点。依据所学分析产生原因及影响。
(2)与古代相比,晚清时期的“民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4)仿照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富国强与         ”角度提炼一 个主题,运用相关史实对该主题加以简单说明。(抄写示例不得分)
【示例】
主题:民富国强与党的政策
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等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